当前位置: 野猫 >> 野猫的繁衍 >> 重庆旅游攻略之邂逅山城旧景,拾遗重庆往事
说起重庆老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往事
是不可替代的时光记忆
但随着时间流逝
它们慢慢地褪色衰老
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线里
不过小伙伴们也不必惋惜
今天汇客君就带来一个好消息
据弹子石老街项目建设方面了解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预计将于6月1日与小伙伴儿见面
我们先去看看吧
弹子石老街6月开街
弹子石老街的复古建筑
辉煌的王家大院
仅晒盐场坝就有两个足球场大
已经消失的王家大院被喻为重庆江南名宅、“西部水路门户第一家”,是重庆开埠史的地域标志。
王家大院分上院和下院,继承了古代“前园后院、前堂后寝”的格局,有11道门。下院面朝长江,位于法国水师兵营旁,大门就开在这里,直通王家沱码头,王家的“万茂正”盐号就开在这里;上院的门牌就是谦泰巷42号,当地人称“花朝门”。
弹子石老街的复古建筑已初具规模
王氏家族来自湖广填四川,明末清初,历经江西德安、湖南浏阳北乡,迁至湖北蒲圻(今赤璧市),之后,王家有一部分人来到重庆,落户东水门一带。清道光年间,王家后人王信文,看中了对岸江南之畔的一片开阔地,是一个颇为热闹的水陆码头,并选此定居。他也就成了“王家大院”的创建人。
弹子石老街的复古建筑已初具规模
王信文最早从买卖粮食、豆类入手,多年后有了“第一桶金”,便转向经营川东三大主产之一“井盐”,成为远近有名的大盐商。王家大院的鼎盛时期,仅晒坝就有两个足球场大,人丁最兴旺时达96口人,五代同堂,还有一座祠堂“慎德堂”。
货物集散商轮停泊
还有文化碰撞的基督教堂
围绕王家大院形成了繁荣街市,就是后来的弹子石老街。重庆开埠后,这里更是洋人聚集,洋行林立。
正在建设中的弹子石老街
洋人洋行随开埠进驻重庆的同时,修领馆、兵营、教堂,还有西洋宗教,带来西方文化的冲击。天主教率先来到南岸,并在此兴修教堂,一德堂也就诞生在此时。教堂,成为重庆开埠文化的又一历史文化遗迹,展现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时间之美。
弹子石老街教堂(效果图)
原址复建王家大院
双戏台开放艺术表演
据介绍,弹子石老街还原了特色的古街风格,其重头戏就是在原址复建了王家大院。它成为老街上内外设置双戏台的最大合院,将免费向公众进行常态性的艺术表演。戏台不仅会有历史传承的戏剧演出,也有现代艺术类的话剧表演等,为市民带来文化盛宴。
弹子石老街(效果图)
除王家大院外,百年基督教堂“一德堂”也被复建。届时,教堂将由重庆市三自爱国委员会运营,会举办丰富的教会活动,市民也可举办婚礼。此外,弹子石老街还将邀请雕刻大师,例如大足石刻非遗传承人刘能风老师等在老街上重现重庆开埠时期的木雕、砖雕、石刻等艺术作品。
艺术影院、四合院式书店
提供更多文化产品
开街后,看完戏剧表演、体验基督教文化后,还能在老街看一场艺术电影。据了解,艺术影院总面积约平方米,其中包括了大、中、小、VIP四个艺术放映厅,座位数量共个座位,同时艺术影院中具备了艺术沙龙论坛场地和一个超过平米的电影主题餐厅。
此外,王家大院里还将打造一座四合院式的书店,书店会沿袭其一贯的复古作风,还有传承多年的“读书会”,一月一期围炉阅读,定期邀请行业大牛、畅销书/漫画作者以及音乐人举办大众书局会员讲座和签售。
一街两埠四院十景
还有传统美食入驻
正看江、背看城,高低起伏的坡地间,“一街两埠四院十景”般嵌入其中。
“一街”,即弹子石老街;“两埠“,即下江和上埠;“四院”,即王家大院、孙家大院、夏家大院、青羊公馆;“十景”,即海关石、映月池、青云桥、花朝门、余音阁、利川号、涂山窑、爱情墙、一德堂、百岁坊。
从海关石到百岁坊,无论是重庆人,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此见微知著,领略地道重庆风情。
弹子石老街(效果图)
另外,吃也是老街的一大特色,三步一个“重庆名小吃”,五步一个“中国名店”,德元、吴抄手、尚香汤包等领衔数十家全国老字号以及各类菜品齐聚老街,让游客在老街品尝到多样美食。
此外,下浩的非遗传奇“奇香花生米”,重庆的火锅也将让游客感受重庆饮食文化。
除了弹子石老街外
重庆还有这些老街
都值得你再次重温
寸滩老街
寸滩老街位于江北区海尔路上,紧挨长江与肖家河的交汇处。
青石铺就的窄巷小道,通向了江边。粗大的黄桷树、斑驳的土墙,嫩绿的藤蔓......老街的石板路上,晒太阳的狗儿,守护着旧时光的回忆。
现在整条老街上,最热闹的是一家豆花馆。据说,这个老馆子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店里装修相当地接地气——烧柴的牛角灶,蒸饭的木甑子,裸露的穿斗梁以及屋梁上已经看不出本色的吊扇,还有洗得发白的木桌凳……豆花馆由3家人组合而成,分别供应豆花,炒菜与烧菜,各上各的菜,各算各的帐,而客人,坐那家的桌子都可以点三家的菜。
豆花馆旁的巷道下行,可以看到清朝道光年间修建的至善桥,目前已被列入江北区重点保护文物。这座经历了余年光景的石桥由于年深日久,桥的两头已经部分垮塌,形成东西呼应的“鸳鸯垮”。
在古桥的两侧的石缝里,已经是草木丛生,西桥头古旧石板路的台基上,还有一棵硕大的黄葛树,古树与老桥相映成趣。由于行人稀少,桥面已杂草丛生,为古桥又增添了许多古意。
从江北区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到,去年底(年)开始,江北区已经组织多方专家,就寸滩风貌区及寸滩老街的规划细节进行讨论。今后寸滩老街将打造成一个集传统文化体验、休闲娱乐、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巴渝风貌区。
整个片区初步规划面积6.3万平方米。其中,核心保护区2.2万平方米,即寸滩老街部分。如果按照这一规划,寸滩老街核心区一旦成型,将比磁器口古镇核心区要大一倍。
参考出行:乘坐//等公交车到寸滩站下车,再前行左右到达。
下浩老街
下浩老街,有人将其比成如同一碟花生米,就着一壶老酒,悠悠的唱一曲江湖。
几方木桌,一壶茶,一桌麻将,伴着孩童的嬉戏以及猫狗百无聊赖的摇尾,便是城市角落下浩人民的真实写照。
喧哗的车马声逐渐淡去,老街一天天寥落下去,如今的下浩街区已经不是交通要道,外面的世界却一天比一天精彩。
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老建筑,谈笑风生、互帮互助的老街坊,慢慢淹没在历史云烟里。
若你是孤身前往,吃上一碗猴哥米线,再吃一个老外婆春卷就能很满足,运气好的话,奇香花生米也可以买上一些。
参考出行:轨道交通6号线上新街站出口直行50米右侧下行即到。
黄桷坪老街
没有人说得清楚,来黄桷坪到底是在寻找什么,究竟是为了缅怀过去的青葱岁月,抑或是希望留下见证历史的痕迹,或许,两者都有吧。
美院后门配钥匙的小摊,喧闹的夜市,校园里闲庭信步的野猫...回想起来还是昨天的画面。置身“最美林荫大道”中,宛如走过了一条时间隧道,耳边不自觉的想起那首《曾经的你》。
几张掉漆的八仙桌,斑驳的水泥墙,整个重庆的味道似乎都浓缩在这一杯茶里。阳光从交通茶馆屋顶的亮瓦射进来,只印下渐明渐暗的光影。
趁还来得及,去黄桷坪吧,去彻彻底底感受下这些还停留在记忆里的老时光吧!
参考出行:轨道交通2号线杨家坪站下车,步行米左右到杨九路公交站乘坐路公交直达黄桷坪。
中山四路
上清寺附近的中山四路,米老街,起起落落的建筑见证了重庆的前世今生。路边热闹的人民小学和小吃店,见证了一代重庆人成长的记忆。
重庆最美老街的文艺与情怀,一边承载政治风云,一边承载生活文化。无论是何人,都能在这里找回一份对老重庆的念想。
桂园、周公馆、戴公馆、国民政府总统府旧址...每一座小院,都深藏了自己的岁月故事。这里的每一步都是旧时味道,从街头走到巷尾,就像在翻阅一本饱经沧桑的历史书。
除了绿树掩映的青砖黛瓦,蝉鸣和风......中山四路最不缺的就是隐藏在角落的美食,承载了许多儿时记忆。
老街显出了特有的包容气度,接纳着每一个时代的变化,显出云卷云舒的淡然气度和老树、青瓦共同守住岁月的真相。
参考出行:轨道交通3号线牛角沱站下车,上行米左右即到中山四路。
黄葛古道
上南山必走黄葛古道!只有踏上古老青石板,才能用心倾听历史呢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的古道像一本旧书,安静地躺在南山脚下,一直怀着温润而古朴的情调,隐没于繁华的楼宇里,成为城市里的另一种风景。
“我是重庆的,黄桷垭!”年三毛在台北的一次演讲上用重庆话讲到。古道旁的三毛旧居的那条老街,仿佛正通向那段古老的年岁。
古道上有陈设简单的几个茶馆,有一些唐宋年间的味道。来一杯老鹰茶坐下,叽叽喳喳地摆着龙门阵,和树上闹腾的飞鸟一起,静静地享受着古道上慵懒的时光。
古道上的豆花还像以前那样清香扑鼻,很嫩,很甜,像极了小时候的味道。如果人多也可寻一农家乐热热闹闹的吃个烤全羊。
参考出行:轨道交通6号线上新街站下车,步行1千米左右即到黄葛古道入口。
山城巷
山城巷曾保留着山城人民最为原始的生活方式。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写满时光的影子,虽在时光的长河中被湮灭得褪色,但只要看见,那些往事与回忆就会扑面而来。
老人们回忆,儿时空闲时,往兜里揣上零钱,抬脚就能到珊瑚坝一带找耍事。听艺人说书、打花鼓、肚子饿了,就买碗稀饭或者河水豆花裹腹。
地上有星一样的灯,天上有灯一样的星,两者交相辉映,点亮如水夜色。郭沫若笔下的山城巷,趁阳光正好,去看看吧。
参考出行:轨道交通1号线七星岗站下车,步行米左右即到。
趁老街还在,趁阳光正好
我们去老街与小时候碰面
再次重温儿时的回忆吧
丨来源:根据重庆晨报、慢新闻、今日重庆等综合整理
一个“任性、好玩、有态度!”的文旅社群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