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野猫 >> 野猫的繁衍 >> 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头上顶白布有道理
过去农村生活里,老一辈人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跟实际操作,归纳出不少俗语。
“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头上顶白布”这句话,至今都被人们广泛传着。
好多人都晓得这句话,可对它的意思以及这里头的道理,不少人都弄不明白。
那接下来咱就仔细地说一说。
“猪来穷”,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家里养了猪就会穷。那为啥猪会让人变穷呢,这里有三个原因。
对普通家庭而言,把一头猪一点点养大可不简单,就说吃的方面吧,猪一天吃的量差不多赶上一家人一天吃的量了。
在过去久远的农村时候,人们靠种地挣的钱也就够维持家里最基本的花费。要是再养头猪,时间一长,人和猪都得没饭吃,这就是大家说的“猪来穷”。
再者,养猪这事儿挺复杂的,买猪苗、弄饲料,还有饲养管理、防治疾病,每个步骤都得农户自己来弄。
那时候农业生产水平不高,不少农户养猪时常常赚不到啥钱。
有时候,就算把猪养肥了,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卖出去也难,结果不是贱卖就是留着自己吃了。
并且在过去那贫困的时候,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就连基本的米面都没法保证有。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肯定承担不起买猪肉的钱。
所以啊,那时候,穷人家反倒不养猪,只有富人家才养,养了给自己吃。
猪块头大,吃得多,每天不是吃就是睡,在人们眼里它就是懒的代表,所以,人们也把它们称作懒猪。
猪跟别的动物不一样,没法给农民带来啥好处。
牛能帮农民种地,狗能给家里看门,鸡能下蛋,蛋能给家里人吃或者拿去卖钱,最后鸡本身也能吃或者卖钱。
不过猪啊,生来就贪吃又懒散,要是家里有这样的人,成天啥也不干,就知道吃,光出不进,那肯定得变穷啊,这结局跑不了。
从前,城里面有个员外,这人特别有钱,可就是没儿子。
五十多岁的员外觉得自己这辈子肯定没儿子了,哪承想在他六十岁的时候,竟得了个大胖小子。
他那儿子打小就给宠得不行,吃的穿的用的全是顶好的。这孩子慢慢大了,每天还是啥都等着人伺候,饭得喂到嘴边,衣得给递到手边,整天没个正事儿,到处瞎晃悠。
员外没了以后,他儿子得了他的财产,然而这儿子每天还是大把花钱,只顾吃喝玩乐。
当地的人都在背地里叫他懒猪,那时候大家都特烦猪这玩意儿,觉得它一出现,人就变懒了。
员外儿子呢,他爹一死,没人给他挣钱了,他就光知道花,不知道挣,慢慢地把员外留下的那点家产全给霍霍没了,到最后,这员外的儿子在家里给饿死了。
猪挺温顺,可不懂人啥意思,不光随便拉尿,还到处乱拱,老把院子搞得乱七八糟的,这么一来,人们就得花钱去修理了。
一般村里人种猪,都把猪养在圈里头,可就算这样,也挡不住猪把猪圈给拱坏了跑出来。
要是猪跑出来了,那可不得了,它们能把花盆拱翻,能把围栏推倒,连院子里的家具、农具啥的都能给弄得到处都是,这破坏力可真不小。
猪的那些不好的行为,让人挺无奈也挺头疼的。为了不白受损失,普通人家通常都不养它。
猪的生存地方通常挺脏的,很容易让细菌和病毒长出来。
过去那时候,医疗条件不行,人们在疫病的预防跟治疗上,没啥切实管用的办法。
要是家里的猪得病了,那全家都得跟着遭殃被传染,接下来就得花好多钱给人治病。
对本来就穷的家庭来讲,花钱治病那无疑是更难了,简直是火上浇油。
总的来讲,就这四个原因,把养猪的人家都给整穷了,结果呢,人越穷,就越不去养猪了。
狗,那可是生活里挺常见的一种动物,在农村,好多人家都养着狗呢。
跟猪不一样,狗吃得少,有剩饭剩菜就能让狗活下去。
狗吃得少,干的事儿可比猪多多了。
狗能帮着看家护院,防着小偷。还能跟着主人上山打猎,把打来的猎物拿去卖钱,给家里挣些收益。
狗叫挺招人喜欢的,那“汪汪”的叫声,听起来就跟说“旺旺”似的。
大家都爱那些代表着吉利的东西,“旺旺”呢,意味着人丁兴旺、财运亨通、生活红火,这名字一听就让人挺高兴的。
咱村的贫困户张阿姨是我邻居,有天下雨,一只小狗跑到她家。张阿姨瞧雨下得挺猛,就给小狗喂了点儿饭,还让小狗在屋里待了一阵子。
没一会儿,雨停了,张阿姨就打算把小狗给撵走,她自己一个人住惯了,对这些小动物也没啥好感。
张阿姨好几次把狗给送走了,然而每回小狗都能自己跑回来。这一回,小狗又跑回来了,眼睛瞪着,尾巴摇着,还对着张阿姨伸舌头,张阿姨实在不忍心再送它走,就决定让它留下了。
张阿姨对小狗照料得特好,这小狗浑身毛茸茸的,白得跟雪似的,那眼睛还特别有神,可招人稀罕了。
自打有了这小狗,常有小孩过来跟小狗耍,张阿姨脸上的笑变多了,人也变得好相处多了。
在民间有一种说法,觉得狗能招财。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中的一个,它凭借着聪明、忠诚、敏锐的特点,特别受人们欢迎。
它们不但能陪着咱度过孤单的时候,而且在要紧关头能帮上忙,所以被当成家里的保护者以及好运的标志。
在村里,狗都不拴着,它们有时在村里的大街小巷到处溜达,还专门到别人家讨吃的。
这些狗可精了,靠着那灵敏的鼻子,能分辨出哪家有肉,然后就上那家去蹭饭吃。
村里的人都挺善良的,而且彼此都熟,要是看见狗跑到自家来了,就会给狗拿点吃的。
大家都讲,老是做好事的人肯定有好报。给狗狗喂食就是做好事,所以,在村子里,人们觉得狗狗到自家来,会招来财运。
在农村的习俗里,村民操办丧事的时候,去世人的亲属会穿着白色的衣服,头上披着白色的布来悼念逝者。
过去要是有野猫进了家,人们就觉得家里会有人去世,所以老人们就说出了“猫来头上顶白布”这话。
过去,农村老鼠不少,它们常在半夜人都睡了的时候偷吃粮食,等主人察觉时,只瞧见猫咪正拖着死老鼠藏起来呢。
猫咪有护食的习性,它们觉得主人会抢它们的老鼠,所以就拽着死老鼠到处乱窜。
再者,有些猫咪逮着老鼠后,会不停地耍弄,直把老鼠给耍死为止。
在家里老人看来,这些行为特别不吉利,所以老人们不喜欢猫咪进家门。
有人讲,猫会“喵喵”叫,这容易让人联想到“灭”“没”“霉”这类不吉利的字眼,于是人们就把猫和死亡给联系到一块儿了。
听村里老人说过一件事,这事儿是不是真的,那就不清楚了。
咱村以前有一家,当家的是李明,他老婆挺贤惠,女儿也很懂事,这一家子过得和和美美,幸福得很。
李明一心想让老婆孩子日子过得更美,那阵子他干活特别累,连闺女的生日都给忘了。
某天,家里冷不丁来了只黑猫,李明跟他妻子都瞧不上这猫,然而孩子却稀罕得很,非得吵吵着把猫给留下。
孩子觉着这只猫能当生日礼物,李明跟他妻子也就答应了。
养了这只猫后,女儿成天可高兴了,跟这猫整天黏在一块儿。可时间一长,李明发现孩子有了变化,性子也有点怪。本来他们两口子就不待见这只猫,就商量着给女儿换个别的宠物。
但女儿坚决不同意把猫送走,就因为这事儿,一家人搞得挺不愉快。
某天夜里,那只黑猫猛地扯着嗓子叫唤,叫声特别凄惨,孩子被吸引了,因为好奇,就出去瞧了瞧。
冷不丁猫就蹦出来了,把孩子吓得撒腿就跑,没留神摔了个跟头,脑袋实实地磕在地上,医院。
虽说没啥生命危险,但可把夫妻俩给吓得不轻,就怕往后猫会伤着他们女儿。
回到家后,李明没跟女儿说就把猫给弄走了,可在抓猫的时候,一不留神被猫给挠伤了。
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打疫苗这回事,都觉着让猫给抓伤了不算啥大事。
谁能想到呢,没过多长时间,李明就病得不行,人没了,后来一查,是得了狂犬病闹的。
女儿心里难受了好些日子,她老觉着是自己的错,要不是自己硬要把那只野猫留下,爸爸也不会离开她了。
打那往后,村里的人要是瞅见野猫进自家院子,就会把它撵走,为啥呢?就怕这野猫带着病菌,让家里人遭灾惹祸。
从科学方面讲,那些野猫在野外生存,会接触大量病菌。要是它们忽然跑到谁家去,就会把病毒带进那户人家,进而让那家人得病,厉害的甚至能导致死亡。
所以啊,古人觉得,猫一来家里就会有人去世,这说法可不是没根据瞎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