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猫

撸猫,你以为是现在才有的吗

发布时间:2022/8/11 14:30:32   
白癜风 http://m.39.net/pf/a_9014419.html

“它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它觉不妥协,它热爱自由”,你以为我说的是那个她?是这个它!随着故宫IP的大热,故宫博物院里的猫保安们,也纷纷晋升为网红。那么,这些猫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引得无数“铲屎官”竞折腰呢?

前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上任之初,就认命了一批特殊的手下——猫保安。

猫保安们白天分布在故宫各个角落,好吃懒做,等人投食,一到晚上,就精神抖擞,四面巡视。这些“御猫”拥有自己的名字,专人喂食,定期洗澡,做绝育,打疫苗。

随着故宫博物院的走红,这群“御猫”也成为了“网红”

“御猫”们从此更是吃喝不愁,只用专心工作。

故宫有间房子,多万件文物,木制的古建筑群,极易受到老鼠的破坏,但是,有了“御猫”,区区鼠患不足挂齿了。

这些猫似乎都有灵性,在飞檐翘角间穿梭,从不祸害文物,在固定地点如厕,绝不影响清洁。

景仁宫看园子的“御猫”名叫“鳌拜”,已然成为了故宫里的活景点。单霁翔亲自取名的有“平安”、“壮壮”,武英殿附近的“白点儿”,锡庆门一带的“爱新觉罗·幺幺”,慈宁宫的“香菜”,右翼门的“小 ”,网上甚至还流传出一份故宫撸猫打卡路线。

人类热爱撸猫的历史悠久,在欧亚交界的塞浦路斯,就曾经出土过一具公元前年,跟人埋葬在一起的完整的猫骨架,这意味着,至少在新石器时期,西亚的定居部落就已经开始驯养野猫了。

文物印证,中国人最早养猫大概是在南北朝时期,到唐代开始普及民间,元稹就有诗文提到了猫。你可能不知道,陆游传世的多首诗歌中,有12首专门写猫:

“惭愧家贫资俸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意思是说,境遇不好的时候,不是想到自己的饥寒,而是觉得对不起猫,没有毛毡取暖,没有小鱼喂养,做我的猫让你受苦了。

宫廷养猫也是自古就有,古时候,人们将猫称之为“狸”。

听过 的就是“狸猫换太子”。

不过,“狸猫换太子”只是野史传说。皇帝养猫,最开始也是为了捕鼠。古时候的房子都是木质结构,这种结果极易泛滥鼠患,尤其是藏了好多好吃食物的御膳房。于是,为了保证清洁,皇宫就驯养了一批猫,为首的猫赐号“管事”。

这些猫管事不仅仅是抓老鼠,后来,它们又用卖萌来俘虏人心,皇帝的妃子们会专门挑选一些颜值高的猫,领回去当宠物。

明朝的嘉靖皇帝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狸奴”,他有一只狮猫,颇通人性,因此深得皇帝的喜爱,每天晚上都陪着睡觉。

嘉靖痛心疾首,为它赐名“虬龙”,又用纯金打造了一顶棺木,厚葬在万寿山上。

到了清代,故宫里头干脆有了专门负责养猫的机构。

到了近代,很多文学大家都成了“狸奴”。丰子恺写过一篇文章叫《白象》。

不是白色的大象,是一只猫的名字。

白象是只异色瞳长毛猫,在老先生眼里美得无暇,白象去世后,丰子恺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忍心养猫,直到后来碰到了“阿咪”。

丰子恺先生这张 的照片,猫在他的帽子上,在他的头顶上,可见地位之高。

夏衍自幼爱猫,在故乡拍的照片里,几乎张张都抱着猫。

季羡林先生在晚年时,是猫给了他无可替代的慰藉,最多的时候,家里养过8只猫。

当年,清华园不少人家养猫,据说,钱钟书和林徽因一家做邻居,两家的猫经常在一起打架,钱家的猫体型小,老是被欺负,于是,钱钟书只要一听到院子里的猫叫,就会拿着竹竿出门替猫打架。

大作家海明威以粗犷示人,对猫却极其温柔,家中养了23只猫。

村上春树年轻的时候捡到一只猫,这只猫陪他从落魄到辉煌,可以说,已经成了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而纪录片《伊斯坦布尔的猫》中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喜欢猫?

其中有人说:“我通过治疗他们的创伤,喂养他们。照顾他们来治愈我自己。”

看似是人类驯化了猫,实际上,却是猫治愈了我们,当然,还有狗。

猫治愈了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