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猫

老重庆飞机码头和燕子岩有新动向这些洋

发布时间:2022/10/16 17:21:08   
李从悠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525/4394485.html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何浩文/图/视频

燕子岩和飞机码头是很多“老重庆人”的记忆,如今有新动向了!

目前,重庆市渝中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在公示《重庆市渝中区燕子岩飞机码头传统风貌区保护规划草案公告》(以下简称草案)。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了解到,保护范围总面积为21.5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为7.0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14.5公顷。保护范围包括今天的枇杷山公园、枇杷山正街和后街、燕子岩等一带,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达9个。

昨日(14日),趁着周末,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对枇杷山公园、燕子岩一带进行了现场走访,带你打探隐于闹市的记忆。

▲阴雨中的枇杷山公园

“飞机码头”得名于

长江江心的珊瑚坝机场

不少年轻人或外地人对“飞机码头”比较陌生,渝中区哪里有个停靠飞机的码头呢?

提到“飞机码头”,不得不说位于石板坡长江大桥下,处于长江江心的珊瑚坝,这块沙洲曾经确是重庆最早的民航机场,这也是飞机码头的由来。

那段历史可以追溯到年。据史料记载,为方便重庆与贵阳、西安等地的联系,当时隶属国民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和四川军阀刘湘协商,在长江江心的珊瑚坝修建机场。不到两月就建设完毕。由于飞机场太小,不得不设置配套设施方便运输物资。于是在江岸上开辟了一座码头,与珊瑚坝通过浮桥相连,这个码头便被称为“飞机码头”。

▲从远处可以眺望珊瑚坝机场跑道(翻拍自《重庆城市发展三部曲》)

记者找到一些老照片,还能看到当年珊瑚坝上的飞机跑道和飞机以及用于候机的竹棚。今天,在长滨路上仰望长江大桥北桥头,能看到靠近桥头的一片有着巴渝特色的老房子,现在,这一片房子里的居民、商户早已搬空。

家住石板坡社区的居民李万良是位“老重庆人”,他告诉记者,这片房子里曾有家“望江叙旧茶楼”。据说,茶楼就建在珊瑚坝机场配套设施的原址上。

如今,珊瑚坝早已没有了跑道和飞机,春夏之交,芦苇丰茂,成了不少市民休闲的地方。李万良告诉记者,大概年长江大水后,珊瑚坝的飞机就少了。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曾采访过铜梁报社负责美术编辑工作的退休老人秦廷光,七十几岁的秦廷光小时候随父母就住在石板坡燕子岩一带,退休后他画了很多记忆里的老重庆,其中就包括曾经兴盛的珊瑚坝机场和飞机码头。

▲秦廷光画的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珊瑚坝机场

秦廷光告诉记者,他六七岁的时候还经常坐在家门口的石板上,看飞机码头的飞机起降,“每年夏秋期间,机场因长江涨水而被淹。机场内没有永久性建筑,每年汛期过后,就在场内搭几十间竹棚作为办公和候机之用,次年汛期来临之前即拆除。”

挂壁老街燕子岩

还剩“燕子旅馆”店招

燕子飞来,岩上筑城,南区路和枇杷山后街之间狭长石壁地带便是燕子岩。仅仅听它的名字,就知道其地势险要。重屋累居的老房子,仅容一两人通过的巷子和巷子内早已磨得圆滑的石板是燕子岩现在的记忆。

昨日,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从重庆50中旁的小巷子走进燕子岩探访,这里早已人去楼空,新砌的施工挡墙将破败的老房子挡在一边,也挡住了眺望长江和珊瑚坝的视线。仅容两人通过的巷子漆黑、逼仄,偶有一只野猫从屋顶跳下来,行人不由得加紧脚步。

附近的住户江师傅告诉记者,这一片征收改造,很多居民已搬走一段时间了。偶有几个行人要么是和记者一样打卡的背包客,要么是通过这里抄近路到南区路、菜园坝的“老重庆人”。

燕子岩热闹的时候居民也有上百户,由于离菜园坝火车站近,进出火车站的人基本上都会经过这里。江师傅说,从年起,燕子岩渐渐安静了下来,“‘燕子们’都慢慢飞走了。”

▲燕子岩已人去楼空

除了山城的梯坎和记忆,燕子岩流传了很多传奇的故事,比如流传盛广的“白桃花”“黄天棒”的故事,还有燕子旅馆。

今年,慢新闻曾探访过燕子岩最后的守望者,燕子旅馆的主人。不过记者昨日寻访到燕子岩79号燕子旅馆时,这里一片漆黑,房门紧闭,房锁上布满了灰尘,但是和其他居民房外的破败相比,燕子旅馆外栽满了花草,墙上还有涂鸦,显得温馨。

漆黑中,大红色的“燕子旅馆”四字店招仍清晰可见,店招后面的墙上,马赛克装饰的几只燕子仍很有精神。燕子旅馆已有35年历史,当年在菜园坝打拼的很多外地人,有点条件的据说都在这里落过脚,它在上世纪80年代,曾是渝中最时髦的旅馆之一。

▲仅剩店招的“燕子旅馆”

最久远的有近百年历史

最“年轻”的也近70年

草案中公布了渝中区燕子岩飞机码头传统风貌区内重点文物保护建筑表、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一览表、传统街巷等基本情况。

记者了解到,风貌区内的重点文物保护建筑达8处,分别为中共重庆市委枇杷山办公楼旧址、菩提金刚塔、抗建堂旧址、李宗仁官邸旧址、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旧址、戴笠旧居、王陵基公馆和王陵基红楼。历史建筑1处为枇杷山公园。

▲离燕子岩不远的李宗仁官邸旧址

9处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年代最久远的已近百年历史,最“年轻”的也近70年。据草案显示,其中李宗仁官邸旧址、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旧址、戴笠旧居正在修缮之中,另外6处已修缮完成。昨日,记者对部分进行了走访。

其中枇杷山公园是老重庆几个最知名的公园之一,此前提档升级后,记者曾对该公园进行过报道。王陵基公馆和王陵基红楼就位于公园之内,相距百米,这座公园的由来还和王陵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枇杷山公园内的王陵基红楼

枇杷山公园在年正式对公众开放前,这一片叫得最响的名字就是“王园”。如今枇杷山公园内才修缮好的一栋两楼一底的黄色小楼就是王陵基公馆。据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抗战时期,原国民党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在当时还是一片荒山的枇杷山上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30亩的私人别墅,取名“王园”,以独门幽静而闻名。

▲已修缮好的王陵基公馆

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旧址位于枇杷山公园北面,中山二路旁边,今年入选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三栋老房子在抗战时期这里可是大名鼎鼎,据说重庆生产的不少武器和弹药都和这里有关。

▲紧靠中山二路的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旧址

多知道点

公示时间持续到明年1月8日,你可提意见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从草案中了解到,燕子岩飞机码头传统风貌区保护范围总面积为21.5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为7.0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14.5公顷。草案中提出了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控制要求。

▲风貌区内保护对象分布图

比如,核心保护范围内应保持历史风貌、空间尺度和历史环境要素的完整性;原则上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保护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确定的建设内容除外;不得进行与保护无关的改建活动,对于改建活动,严格控制建(构)筑物体量,不超过原有建(构)筑物高度和地面轮廓,建(构)筑物立面、色彩、风格应当与整体环境协调等。

比如,建设控制地带内应保持传统街巷格局和历史环境要素的完整性;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活动应当严格控制建(构)筑物的高度、体量、色彩等,并与核心保护范围的历史风貌相协调等。

草案公示了调整后的土地利用规划图及地块指标,以及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历史建筑、传统街巷和风貌建筑表等。

据悉,该草案正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众信息网、保护规划项目现场等地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年12月10日至年1月8日。如果你对该草案有意见或建议,可以反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8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