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野猫 >> 野猫的种类 >> 雨巷同题第0104期同题初冬
题初冬
陕西秦风汉雅
霜中雁静;
雪下泉流。
初冬
陕西大音希声
盼梅别菊;
霜后雪前。
题初冬
云南殷子勇
叶落知秋尽;
霜寒携雁归。
题初冬
云雾山人
雾笼山河隐;
霜凝草木枯。
题初冬
秦风汉雅
(一)
霜风挟白雪;
炉火暖朱门。
(二)
寒霜蒙冷月;
新雪阻归程。
(三)
霜里送秋,依依别菊;
风中迎雪,切切盼梅。
初冬
陕西古月春风
爱于菊后,万树无声披玉帛;
情在梅前,群山有意着婚纱。
题初冬果乡
高原雾漫山城,冽冽冷风袭面目,火炉煮酒杜康暖;
白水霜凝果树,飘飘飞雪扮沟川,美好时光黄土香。
七绝·初冬大雾(新韵)
文/冬之水杉
疑为炼乳洒天途,
曲径依湖近看无。
柳岸苍茫渔叟笑,
银鱼迷路恋钩出。
七绝初冬
文/江南居士
纷纷败叶飘舟去,
瑟瑟阴风撼树来。
玉露银珠黏瓦屋,
轻霜重雪远徘徊。
初冬
文/南召浩创实验小学李勇
黄蝶恋花冻霜落,
侯雁南飞寻新窝。
红袖筒中藏酥手,
松柏山巅唱赞歌。
初冬
文/林海精英
雪花飘落寒冬到
河水结冰北风啸
银装素裹江山俏
塞外景色真美妙
初冬
文/眼镜叔叔
立冬小雪近为亲
薄雾寒风乱摸人
秋色凋零芳草尽
曦红抹顶菊香醇
七绝.初冬
文/杜烜
小雪临门又一晨,
江南山水共氲氤。
寒风凄雨连绵下,
错把初冬作早春。
初冬
文/风之影
雨雪冰雹任意行,
穿梭城镇弄阴晴。
单衣棉袄街头现,
怒斥寒暄我不听。
守住冰心自是美,
涂鸦画句皆添情。
初来乍到多变幻,
墨院顽童笑语萦。
初冬小雪情
文/旮旯山人
小雪雪花应满域,
南天却把雪花藏。
雪沉宇半明光耀,
花落林间匿暗香。
疏影留痕涂月路,
寒枝作玉饰银廊。
寒风呼啸醅醇酒,
醉笔诗词赋颂章。
七律.初冬
文/郑剑平
雾锁山川地接天,
小区鸟瞰鹊桥仙。
秋声远去枫枝冷,
夕照低回蔓草眠。
独叹凄风寒瑟瑟,
相思夜雨意绵绵。
韬光养晦佳期至,
待到春临万物妍。
七律山城初冬印象
文/休闲愚公
瑞雪难寻已入冬,
山峦满目却青葱。
清溪荡漾寒光月,
古塔光辉暖夜空。
窦令金丹何处觅,
施公白发几时逢。
闲来约友敲诗韵,
漫步廊桥日照东。
初冬
文/大园里之子
水瘦山寒万木萧,
灰云冷雨似飞刀。
残荷池面砺风豪。
节令任他霜雪到,
冰花壮我骨筋娇。
养心蓄力发春苗。
初冬夜
文/山人
窗外寒天窗内炉,
围炉夜话古今殊。
颂唐共赞贞元好,
误国杨妃有责无?
千古事,漾心湖,
民安国泰向新途。
九州唱响振兴曲,
带路共盈万国图。
冬思
文/山人
节令含情雪称时,
洋洋洒洒满城诗。
念梅惊魄风吹玉,
怀友当炉酒满卮。
缘分定,莫嫌迟,
桃园旦暮自通溪。
天寒心暖共琴瑟,
盼上重山春有期。
初冬
文/李彩霞
好风光,聚农庄,遍野冬风荡。酒浓香,饭浓香,新窑暖暖曲浓香,煮酒围炉唱。
初冬
文/云舒
喜欢冬天的人心已走在路上
初冬万物零落残缺
风带着寒意干搜欲刺破皮肤
冬行使一种渗透那怕是毛孔
视觉里的冬最明显
落干杀尽
也有一些不怕的
依然常青如花开
一种是否的傲骨豪气
或天然习性坚守强硬
外感的围绕内敛
内在的散发外延
自然如此人类如此
爱在初冬
文/弓叶
秋的故事在裙褶里褪色
一颗心无休止地纠缠
冬不会在雾雨中凋谢
欲望在寒风里吼叫、挣扎
西北风,剪掉枯黄的记忆
只有时间发出的声音
但不是体内结冰的声音
寂静有着沁骨的温情
小雪恋上了大雪
保持一生的洁白
从开花到结果
总不吝啬自己的爱
天上,挂满疼痛的苍茫
地下,埋伏青蛙和蛇的梦
打开一扇窗口
睁开眺望春天的眼睛
梅花总把身世隐藏得
比菊花浅,比桃花深
我品味着围炉煮酒
在后院,月光淡淡如醉
冬来了
文/秦风汉雅
冬来了
叶
离了枝
归至根,簇拥着
倾诉起
曾经满山遍野的翠浪
编织着
下一个
春天的梦和远方
冬来了
花
别了枝
被叶盖了,静静地躺着
回想起
曾经的登台、绽放和美丽
整理着
少女们的艳羡和盛赞
冬来了
山,瘦了
水,细了
满街的人
却胖了
冬来了
起风了
飘雪了
随处的谈笑
却暖了一屋
初冬
文/想飞的鱼
这个冬天
让我陪你
潮而不喧
简而生暖
择一事
倾全之力
半生打磨岁月
半生惊艳时光
这个年岁没有心血来潮
只有一心一意
脚踏实地
初冬
文/小二
夜已经睡了路灯还在亮着
整栋楼层
亮着的还有我的窗
而现在
天上没有一颗星星相约做伴
也见不到丁点月光
楼下马路旁的花儿卷起翅膀和根须
准备随飞鸟一起潜逃
因为初冬,来了
在不断加厚的棉被里
在行人打招呼的空气里
在草丛深处野猫的眼神里
初冬
文/吉祥花
刚立冬,县城路两边杨柳枝上的叶子经霜的侵袭已经凋落,光秃秃的,自然界的一切景物正在悄悄脱掉秋的外衣,换上冬的装饰。屋檐和瓦砾却还没有显示出严寒的迹象,空气里尚流淌着温暖的气息,路上的行人穿着时髦的羊绒大衣和轻薄的羽绒服脚步从容,面容舒展,没有严寒风霜蚀骨的瑟瑟。家乡的冬是迈着舒缓的脚步从初冬走向深冬的。
人生到了六十岁步入老年高领期。冬有三冬之说,在老龄化的当今社会,老年高龄期也细分为三个阶段:低高龄期、中高龄期、高高龄期。对于刚刚步入60岁的老年朋友如初冬一样属于这一阶段的开始。生活状态是由自己心态决定的。有些人认为这个年龄已不年轻,身心彻底进入一种老年状态,如冬天冬藏的物种进入休眠状态,守着一颗无梦之心走向生命的终点;另一些人却有一颗不老的心,年轻的心,仍有梦且勇于追梦、圆梦,完美自己的人生。塞缪尔.厄尔曼说:“年轻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如不畏严寒的梅花,待百花凋谢之后自己却在冬季盛开娇艳美丽的花朵,彰显自己的魅力。于是便有了大器晚成的美国摩西奶奶。
我喜欢住在冬日温暖的暖气房里阅读,每想到初冬是冬季的开始,能享受很长这样美好的日子,心里欣喜荡漾。儿童时有一首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又冷,要想读书等明年。”由此看来春夏秋是不易读书,而冬天住在暖气房子是没有寒冷的,即使屋外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屋内也是暖融融的,是适宜读书的。一入冬,在暖气书房里,饭后的晚上沏一杯茶,阅一本书,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体验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是一天里最惬意的时光。冬天收藏,冬天读书也是顺应四季更替规律的,经过长时间的锱铢积累,才会在机会到来时收获惊喜,所以我说:“冬天是个读书天!”在这初冬,我领悟读书之乐,也是吾之幸焉!
初冬不是所有生命走向结束,如梅花是它自我演绎的开始。
愿老年朋友像冬天的梅花别过芳菲后,重新开启自己的新前景,在人生的暮年绽放出绝世之花。我呢,走过青春年华在不惑之年携带一颗安静恬淡的心伴着悠悠书香迈向人生的新天地。
初冬时节的家乡
南召浩创实验小学李勇
初冷乍暖的时节,我常爱漫步于乡下老家的山坡,河畔,梯田,树林以及农户的庄院。凉风吹过,已经金黄干橾的树叶飘飘摇摇的飞落下来,不时会有个别的小捣蛋故意似的落在你的发梢或擦过你的鼻尖,那特有的芬芳很难在城市里闻到。留下来越冬的鸟也会突然从草丛飞啼而出,是在与你热情的打招呼还是你的脚步声吓住了她都无人计较;偶尔还会有灰色的野兔探头探脑的在红薯地里觅食,顺手抓起一个小石子扔过去,她早已逃的无影无踪;最爱的是那仅有而又特别招人喜欢的一抹绿色——沟底平坦处的小块麦田,她们会在这个枯燥的寒冬孕育出来年的丰收,那淡淡的绿却又那么的浓厚!
村边的小河像冬天一样深沉,清澈的能看见藏在石隙间的小鱼,鱼儿也一动不动,似乎在冬眠。两岸的枝丫映入水面,这分明就是一幅大师手笔的中国画,笔法简洁而意境幽深。
村子里,大小有别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的依山而建。或白墙红瓦或红墙黑瓦或欧式别墅,不论啥样的屋舍都充满了宁静,仅能偶尔看到一两个精神镢烁的老人依在挂满红灯笼的老柿子树下抽着汗烟袋,拍着家乡话,身前的大黑狗慵懒的卧在脚边,时不时的眨巴着黑豆般的眼睛。“年轻人都去城里了,村里人越来越少了”一位老大爷骄傲而又悲凉的如是说……城市化的飞速发展确实打破了昔日农村那种特有的浓浓人情味。
十月一儿,上祖坟儿。远处传来的霹雳啪啦的炮响是子孙们对逝去亲人的声声悼念,这凄凉的声音更给初冬的家乡蒙上了一层清冷……纸钱燃烧的烟火味浓烈刺鼻,飘哇飘越过了小山包。
家乡的初冬啊,清凉静寂;初冬的家乡啊,永远美如画!
初冬薄雪我的泪
文/马林良
雪是这个季节的药,初冬的雪性凉,剂量小,药效显著——喧嚣、华丽落败,幽寂肃穆占了上风。
盖上雪的大地是一张吹弹得破的生宣,行人匆匆走上街头,这幅生宣惹人怜惜,人们在这幅生宣上大显身手,于是它成了一幅画——褶皱、暗黑——这幅画无疑成了所有人的败笔。好在,人们还不傻,还在这幅画留白了——
人迹罕至的地方这幅生宣还是纯净的。雪后的阳光下泛着光。那种超尘的冷静与肃然,让人不敢接近。
初冬第一场雪,薄薄的,凉凉的,落在脸上有了肌肤相亲,这亲近是疼,是甜。
矮下身子,用手指轻轻地摸雪,手和雪都是凉的,恍惚间就听见“妈妈,雪好凉呀,快给我暖暖手。”伸出手去握,手心里是初冬凉薄的意,哪里有人?抬起头,雪光刺眼,眼泪泛着晶莹的光。
是,这个季节什么都是凉的,唯有思念的温度达到沸点——时间是热源,人心就是一口锅,思念是水,现在这水被煮沸了。
北方从不缺雪,盼雪的心却不减,每场雪后领着女儿踏雪,赏雪,玩雪成了冬季的主打活动。
趴在窗台上看雪花漫天飞舞,走在雪地里伸出手接雪,看雪地上麻雀留下的竹叶,在雪地上走出一个又一个图案……雪是可人儿,总是知道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
不出屋子时,女儿拿起书,我去厨房忙碌——煮上一锅大碴粥,烀上几块地瓜,土豆……不一会儿,锅里的热气就顶的锅盖噗噗地想,热气腾腾,粥、地瓜、土豆的香弥漫,女儿穿着拖鞋寻香而至,抬起头,娇憨地问:“妈妈,可以吃了吗?”“奥,还得等一会儿吗?哎,等好了,你可一定要叫我呀。”……
初冬,看着窗外零星的雪,“叮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