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猫

非洲最致命的猫,别看它们小其实又萌又能打

发布时间:2025/4/4 15:23:19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2%E5%B0%91%E5%B9%B4%E7%99%BD%E7%99%9C%E9%A3%8E%E9%98%B2%E6%B2%BB%E6%8F%B4%E5%8A%A9%E9%A1%B9%E7%9B%AE/22039760?fr=aladdin
文丨熊宝包图丨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你可能听过蓝猫、奶牛猫、橘猫,但是你听过黑足猫吗?作为猫科动物中的一员,黑足猫的体型小巧,平均体重只有1.6公斤。别看它们小其实又萌又能打,是非洲大陆上最致命的小猫咪。有的时候,黑足猫可以猎杀体型比自己大四倍的羚羊幼崽!非洲最要命的猫,捕猎效率碾压狮子黑足猫,得名于它们黑色的小肉垫,被称为非洲最小的野生猫科动物。跟亲戚狮子、猎豹、猞猁等不一样,黑足猫的外表与普通猫咪几乎一模一样,普通人在野外看到它们,也许会将它们当成是野猫,或者是谁家养的小猫咪跑出来了。毕竟黑足猫外表看上去矮胖矮胖的、眼睛大而有神,相较于身体来说,其圆润的头部显得很大,怎么看怎么呆萌。黑足猫分布地区狭小,仅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南非、纳米比亚等地。喜欢半干旱、半荒漠的矮草丛、灌木丛或者稀树草原的环境;它们基本不需要喝水,通过食物就可以补充足够的水分。不需要喝水,但不代表黑足猫和耐渴。实际上,黑足猫不能接受生活在过于干旱的地方,否则容易死亡。简单介绍完了黑足猫,那么下面来说一说,为什么它们会是非洲最要命的猫。捕猎效率超高的冷酷“杀手”非洲有很多大型猫科动物,其中最为凶猛的一种就是狮子。但如果从捕猎效率方面来看,黑足猫完全能碾压狮子。来自全球野生猫科保护组织Panthera的首席动物保护官员卢克·汉特曾经这样介绍过黑足猫:“一个真正的捕猎小马达。”汉特说,黑足猫主要在夜间出门捕食,一晚上可以捕杀10-14只啮齿动物或者小鸟。而且,黑足猫捕猎的成功率高达60%,而狮子的捕猎成功率只有20%-25%。60%的捕猎成功率,几乎是所有猫科动物最高的。所以,黑足猫才是非洲大陆上最致命的“猎手”,只不过体型太小场面不够震撼,不容易被注意到罢了。这种长得萌萌的小猫咪,之所以会成为冷酷无情的“捕猎机器”,完全是被逼的。因为黑足猫的新陈代谢很快,需要大量的食物补充能量,它们一晚上可以吃掉自身体重五分之一的食物。如果没有进化出高超的捕食技巧,黑足猫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而且,它们为了找到足够的食物,会在夜间穿行10公里搜寻猎物;甚至有的黑足猫会奔走30公里。高效率的捕猎,源于黑足猫的三大“法宝”想要捕猎捕得好,三大“法宝”不能少。黑足猫能有那么高的捕猎成功率,依靠的是三种技巧。首先,范围广行动隐秘。由于需要大量的食物,所以黑足猫的捕猎方式其实就是在方圆10公里左右不停地来回搜寻。而且脚掌上肉垫和长毛让黑足猫的行动悄无声息,总是能在出其不意的地方窜出来,然后利用速度优势扑向毫无防备的猎物。毕竟猎物根本想不到,十公里外的小猫咪会过来捕杀自己。因为飘忽不定的捕猎方式,很多纪录片都无法拍摄到黑足猫捕猎的场景。其次,迂回作战。这个战术主要用于栖息地附近。黑足猫发现自己栖息地附近有猎物之后,会耐心潜伏,然后通过迂回的方式,悄悄靠近猎物。最后,极具耐心地“守株待兔”。当黑足猫捕食啮齿类小动物的时候,会变得极有耐心。它们可以蹲守在啮齿类动物的洞穴外,2、3个小时不动弹。只要啮齿类动物出来觅食,就会被黑足猫逮个正着。逐渐濒危的黑足猫黑足猫的繁殖能力不错,雌性黑足猫的孕期大概是2个月,一胎能够生1-4幼崽。而小黑足猫,6个月大就可以离开母亲独自生活。虽然繁殖能力并不差,但是黑足猫的数量却在逐年下降。根据南非北开普省的统计数据,-年,该地区黑足猫的密度为0.17只每平方千米;-年,下降为0.08只每平方千米;栖息地黑足猫的密度下降,说明当地黑足猫的种群数量在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主要还是人类的活动。人类的活动导致黑足猫的栖息地缩小,而且黑足猫自己不会挖洞,只能寄宿在其他小动物的废弃洞穴里。一旦洞穴被毁坏,黑足猫的生存就会面临威胁。同时,人类的偷猎行为以及毒杀狞猫时的误伤,也直接导致黑足猫的数量下降。目前,野生黑足猫只有只,其中成年的黑足猫有只。由于数量稀少,《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其列入易危动物。为了确保黑足猫的繁衍,美国有专门的机构给黑足猫建立猫科动物生存计划(SSPs),在50-年圈养一些黑足猫,确保它们的种族数量不下降,同时保证其遗传多样性。这么可爱的小猫咪,可不要让它们灭绝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8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