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猫

这群人为成都老街写了份独家观察笔记

发布时间:2023/2/11 8:13:21   

“撑展”,是“90后”祝贺给自己团队起的名字。在四川话里,与“撑展”谐音的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呈现得“漂亮”“舒服”“平整”。年11月的每个周五,这群“家门口的撑展青年”,都在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的蓓蕾社区,帮助远离儿女的老人们使用电子产品、数码产品。不远处的墙上,是这群年轻人做的《街边日报》,他们引用了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为题,路过的行人阅读这份文创产品,会发现只属于这个社区的原创故事和观察笔记。

A“撑展”?老社区里有扇被推开的玻璃门

“撑展”坐落在成都市彩虹街4号,主理人祝贺说,这里原来是一家推拿按摩店,如今这里有一扇玻璃门,门上的招牌是“撑展”二字,里面是3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门口放了一把长的老竹椅。不到20米的小巷外,就是赵雷《成都》里唱的小酒馆所在的玉林西街,房租是彩虹街的3倍。

祝贺说,他两年前才到彩虹街的时候,这条街上有不少五金店、茶坊、按摩店、裁缝店、服装店,有一种令人安定的老街生活气息。如今,这条街上,这些老店铺之间错落分布着年轻人喜欢的书店、咖啡厅等。

有意思的是,“撑展”才扎根彩虹街时,总有街坊邻居会觉得好奇,这个店看起来也不像是卖吃的,也不是卖喝的,不卖日常用品,白天经常到半晌午门都没开,夜里多晚了灯还亮起,取个名字又是四川方言,它到底是干啥子的呢?腼腆的路人会驻足停留、暗中观察,胆子大的街坊,有时就坐在门口竹椅上玩,还会推开这扇玻璃门,和这群年轻人聊聊天。

蓓蕾社区党委副书记包庆也是其中之一,他关心着社区每丝细微的变化,于是也带着疑惑推开了这扇玻璃门。后来他才了解到,原来“撑展”是个文化艺术空间,这群年轻人主要是做一些青年文化创意活动。包庆向团队抛出橄榄枝,希望他们能够融入老社区的营造中。

这个推开“玻璃门”的瞬间,对“撑展”团队有点“决定性瞬间”的意味,因为在此之后,老社区的烟火气和年轻人的思考,城市在地化更新与老社区改造,展开了一系列有意思的碰撞。

B当“这届”年轻人开始喜欢老街

祝贺团队里有近10个小伙伴,都是“90后”“00后”,有的是海归学子、有的是高校设计与文化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没有选择去北京、上海、深圳“快速生长”,而是选择停留在成都这座生活节奏较慢的城市。

团队的日常工作是“扫街”,伙伴们常常背着相机、挎着背包分成几组和不同主题,和商贩、店家聊天。蓓蕾社区的街道也不长,所以多“扫”几次街下来,团队成员都克服了“社恐”,已经几乎和街边每家每户的老板打成了一片,他们知道哪些餐馆有自己不在“大众点评”上的隐藏菜单,熟悉每条街上每只野猫的性格,他们和正在买菜的叔叔大爷孃孃学习“选菜秘籍”,收集这条街道从清晨到黄昏发出的声音,还有一对卖菜的父子最喜欢深夜打篮球……这些最后做成了一份“指南”和“观察笔记”。

有成员觉得手机占据了大家太多的视觉注意力,于是细心地录下老街区里“被忽视的日常”声音,这里藏着不少记忆与时光。以一天的顺序为轴,最先叫醒这条老街的是环卫工人沙沙扫地的声音,到了上班点人行道上就有了共享单车的铃声,上午社区里的老人家开始用老式录音机播放节目,午饭后打麻将、打乒乓球的声音也多了起来……这份“声音档案”出现在蓓蕾社区,也是四川不少街区“被忽视的声音”。

由于这些记录越来越多,每次以纸质或墙面绘画的形式呈现在蓓蕾社区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住户、游客了解到这群年轻人。有些社区的长辈开始不理解这群年轻人到底要做什么,后来看到自己的故事和照片放在杂志里,找他们要照片,带着一丝炫耀说“自己被报道”了。慢慢地,这份观察记录成了社区不少老百姓惦记的“文化小点心”,帮他们了解或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身边故事,也帮外地来玉林玩耍的游客提供了一份鲜活的“逛吃玩耍”指南。

团队成员何亚芬做过一期“橱窗上的维纳斯”的故事,用照片记录蓓蕾社区的服装店模特。刚好做这个选题时,她拍下了一个小女孩在店里偷偷试妈妈高跟鞋的画面。后来小女孩的母亲看到文章后找到她,想要到原片。因为她平时工作比较忙,给孩子留的生活照片并不多,有趣的照片就更少了,所以非常感谢团队。还有的阿姨非常喜欢这群年轻人,让喜欢宅在家的程序员儿子多出来交交朋友,感受生活。也有年轻人对老社区的氛围和文化活动感兴趣,从郫都赶来,感受这份深入了解老社区的宁静。

C在城市一隅,关心我们“附近的生活”

《街边日报》只是“撑展”做在地化的青年文化传播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团队还要帮助社区设计老党员工作室、打造青年文化会客厅的主题街区,策划建党周年活动、做一些民意收集活动,等等。

年轻人被老社区治愈,蓓蕾社区融入了年轻力量以后,整个社区变得更丰富多彩起来,大家也越来越关心自己“附近生活”的变化。网络时代,大家可能会关心千里之外的大事件,也会关心自己身边亲朋好友的亲密关系,但常常在“附近的生活”这块,往往是缺失的,漠然的。有时候社区想知道年轻人到底喜欢什么,老人家缺什么,特殊群体需要哪些帮助,其实渠道并不通畅,信息也并不对称。年轻人有想要表达的,有想要贡献力量的,有时候却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抒发。有了更多融入老社区的年轻人之后,他们彼此的视角被打开,“撑展”搭建起年轻人与社区之间沟通的桥梁,并用青年的创意反哺社区,去解决大家身边的日常问题。

年7月,他们邀请社区居民在活动区域写便利帖,写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社区的样子。令整个团队包括蓓蕾社区工作人员意外的是,原来有很多人对“狗屎”问题非常在意,希望社区居民能够文明养犬。“这个意见是以前我们从来不知道的,更不知道原来这个问题其实困扰了许多社区住户。”祝贺说,团队把这个信息反馈给了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从多张便利帖上搜集大家的“声音”,也反思着自己的工作。

比如文明养犬,社区接到反馈以后,联合社区内更多像“撑展”一样的年轻人团队,开始做了一系列可爱的宠物卡通插画,用活泼的方式叮嘱大家文明养犬,“遛狗拴绳、嘴套跟上。”“要有责任心,不遗弃,生病就医。”现在,蓓蕾社区成为成都少有的“人宠双向友好型社区”,被媒体评价为:“有规矩,很柔软,还挺年轻。”

蓓蕾社区也成为一个不仅具有老街巷风味,还具有青年创意特色的所在。

人物名片

“撑展”团队

“撑展”这个名字,是团队主理人祝贺在吃火锅的时候和朋友聊天“聊”出来的。“我记得那次吃火锅,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不知道说起什么,就提到了‘撑展’这个词。”他当时正在做青年文化的研究与创意,自己又是四川泸州人,一下子就懂了这个词的“妙处”,于是就决定给团队起名“撑展”。(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1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