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野猫 >> 野猫的形状 >> 作为年轻人,我们为什么选择云养猫
云养猫是以现代的新兴概念汇聚的汉语词语,指生活中因为家庭条件(例如:父母不允许,家庭经济不富裕等)或者是环境因素等不能养猫,每天以看网站、论坛等、或使用app查看猫咪的图片、观看猫咪的视频来安抚一个猫奴的抚养猫欲望。这是百度百科对“云养猫”做出的解释,这个解释中有两个重点:一是因各种环境不允许,导致年轻人不能养猫;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安抚自己内心养猫的欲望。
就像“吸猫”一样,“云养猫”也是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论是“吸猫”,还是“云养猫”,都能给人带来一种放松的心理体验。更多的是寄托一种内心的诉求,来获得内心的满足感。
为了迎合云养猫,产生了众多宠物博主现在的年轻人,在享受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承受这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养猫实属不易。猫奴们都知道,一只猫,不论品种,动辄几千,多则上万(野猫另说,对大部分人来说都养不熟),再加上饮水器、猫砂盆,猫爬架等等,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也是很大一大笔开销了。而有趣的是这种开销几千年前早已有之,陆游在《赠猫》一诗中就写到: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资俸薄,寒无毡坐食无鱼。“裹盐”,是宋代开始的一种习俗,家中迎来新生猫,如同娶妻纳妾一般,是要下聘礼的,虽然不需要金银玉器,但是要送盐给猫主人,以表尊重。陆游一生惜书如命,却也任凭小猫在书房里乱跳;俸禄微薄,连自己都顾不上,却担心自己的猫主子食不饱穿不暖,完全是一副“猫奴”的本色了。古代养猫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现代城市的快生活。日常的喂食饮水、清扫打理,陪猫咪玩耍,跟照顾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无异。更多的年轻人尚且照顾不了自己,习惯宅在家里,常常一日三餐以外卖度日,哪里还有时间照顾一只猫咪呢?如果有一种方式,既可以满足内心的诉求,又没有各种各样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也有很多人关心自己的爱豆养的小猫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人类显然需要更多情感上的交流,在节奏如此快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隔阂越来越深,而“九零后”,作为计划生育制度政策的牺牲者,本来就缺乏情感上的沟通,即使坐在一起,也情愿用社交软件进行交流,空巢青年们为了寻找各种各样情感寄托,躲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自娱自乐”。“云养猫“、《旅行青蛙》、《猫咪后院》的走红,恰好为他们内心中那些无处安放的情感找到了归宿。除了消遣外,它们更透露出年轻人一种“佛系心态”,更关心自己的内心需求,有自己的生活节奏,遇事淡定,内心无甚波澜,云淡风轻。与其说是真的放下,不如说是一种内心的宣泄。
以养猫为主题的游戏《猫咪后院》不排除年轻人这种孤独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现象,很多发达国家也曾经或多或少的遇到过这种问题,现实世界中不少“亚文化”的兴起,似乎也多与此相关。但是也不必过于担心,改革有阵痛,而青年一代的内心成长依然需要这样的过程。就像凯鲁亚克和鲍勃迪兰们,要相信只要不断的向前,路就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