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除了需要母亲不断的奶水、还需要母亲不停的爱抚。没有被抚摸过的婴儿是长不大的。如果一个婴儿出生以后很少得到母亲的爱抚,那便会很糟糕,因为他的自律系统会变得很敏感,很脆弱,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事情,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妈妈可能不要我了。知道小孩子最害怕什么吗?就是被遗弃,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担心被母亲遗弃,这种潜意识会影响他的一生,即便长大以后,进入恋爱和婚姻状态也经常觉得自己会被遗弃,害怕被爱人遗弃。那些小时候没有被父母经常爱抚的人,其实是可以从其言行举止中观察出来的,他们有太多的不安全感,太多的内在的自卑和脆弱,不懂得平衡内分泌和情绪,总是处于紧张和自我保护的状态。从小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抚,就会患上“身体饥渴症”,长大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就把自己冰冻起来,拒绝与其他人的深入接触。要么就极度渴求异性的抚爱,征色逐爱,乐此不彼。细究起来,这都与从小跟父母很少有亲密接触有关。无法在父母那里取暖,只好到其他异性那儿去找窝,身体则成了他们的敲门砖。如果可以坐时光穿梭机,真想让他们重新变回婴儿,在母亲怀抱中被尽情爱抚亲吻呀!从此,会对这个世界有发自内心的根本信任,感觉安全和被爱,并充满自信和发散温暖。
其实不光是人类,哺乳动物也很看重这点。邻居家的母猫当初一窝生下了四个小猫,我就经常看到母猫来回的在舔她的儿女们,开始我还以为只是替他们清洁,后来才渐渐懂得猫妈妈这么做,更重要是表达亲密关系,让幼猫安心成长,不致活在荒野的恐慌中。其实,动物和人类即使可以建立亲密关系,却难以避免被某些冷漠的人类所遗弃。我在校园里、在小区里见过太多的野猫野狗,我经常定期给那些皮毛枯瑟、缺乏营养甚至有病残疾的猫狗们喂食,喂食时间长了,也建立起一种似有若无的情感联系,有时候它们还会跟随我一起回家,但是当我打开家门,呼唤它们留下时,我看到的是不信任的冷冷眼神,以及无法理解其意义的低吟声。我知道这些成年的野猫狗,也许曾经有过一个温暖的家,与人类曾建立过一份亲密无间的情感,经历了伤心撕裂的遗弃之后,备受野外生存风吹雨打之后,它们已不希望再经历第二次的被遗弃了。小猫或小狗被家人遗弃后,变成流浪的孤儿,食不果腹……所以,养猫或养狗真是一个郑重的选择,一旦驯养,它就是你的家庭成员,不能一时兴起养了又去遗弃。在小狗小猫眼里主人就是全世界,被遗弃就是被全世界遗弃。
其实,焉知地球人类,不也是茫茫宇宙中被遗弃的孤儿,而且人类还在进一步体验自身的孤独。因为,天文学家们发现,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在加速膨胀,所有星系都正是离地球而远去,跑到可见宇宙的范围之外,如果宇宙一直这样膨胀下去,满天星辰的夜景将不复存在。这意味着,人类的孤独(如果人类还能延续到那个时候)将会更加彻底地到来。到那个时候,没有多少星星会陪伴人类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曹孟德的乐府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听起来就如同是谶语。“人类被遗弃在宇宙的一角,……犹如一个人在沉睡中被带到一座荒凉、可怕的小岛上,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没有办法离开一样。”宇宙最终将到达一片死寂,所有人类成就的殿堂,都将不可避免地被埋葬在宇宙废墟的尘埃之下。
其实,各种遗弃每日每天都在发生。身处红尘之中,我们意气风发,我们行色匆匆,我们纸醉金迷,我们光宗耀祖,我们歌功颂德,我们仰承鼻息,可是,我们究竟遗弃了多少本真的心智?我们又抛却了多少在内心亭亭出水的莲花?不堪风雨乱红尘,罡风突起,飓风狂野。那片被抛荒遗弃的良田,长满荒草,枯黄如生锈的长剑。那个被遗弃在天地之间的人,孤寂,寥落。那颗被遗弃在尘封的某个角落的灵魂,在偶尔独处的沉默中,才会突然被想起、被审视。在宴席结束,夜半无人,大醉醒来之后,在与河流、树叶、蚂蚁为伴并喃喃对话之时,有想过把我们遗弃的珍贵之物,重又一一拾起吗?
《路边即景》
一只遗弃在路边的跑鞋
倦伏在车来车往的烟尘中
失散了伴侣和恩爱
旧日的停泊地永不再来
流浪狗稀脏的鼻子嗅了嗅
兴趣便被一块面包屑转移了
捡弹子的小孩狂野跑过
飞踹一脚打了个招呼
在无数踏踏而过的足音中
徒劳地缅怀那只脚的形状
熟稔于心,每一处微小的
痛苦磨合,旷日持久
被驯养了半生,时刻迎合
暗地里丝丝纤维断裂,弯折
漫长时光的迁就凝定下来
天地之大,只顺贴着
那只脚的曲线
既要系紧鞋带,又不能捂得太严
这两处最易滋生抱怨
负荷脚的飞奔与站立
还要在尘土满面中,尽可能地
保持色相,因为蔽护与炫耀
是鞋的双重任务
终于不再光亮滋润了
覆盖了层层生活的仓皇
终于与乞丐一起躺在了路旁
没有认领,没有第二次的驯养
无告无望,低到尘埃里
徒然空虚地张着嘴
发不出一点声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