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猫

市民亲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带来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12/29 22:34:16   

本文转自:中国蓝新闻

桐乡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行动进入第二个年头,背街小巷、农民安置小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在各个角落开展。基础设施的提升是否引导居民形成了文明的生活习惯?来听听居民的真实声音。

烂泥地变停车场,从此早上睡香了

凤凰社区光明苑沈虹

我家小区是开放式的,只有40多户人家。小区前后两幢楼之间有块40多米长、7米宽的地块,原本是绿化带,小区没有物业,绿化死了也没有人补种,一到下雨天就成了“烂泥塘”。

△改造前

小区里车位少,车位紧张的时候,业主就随便乱停放,有时候就有人往“烂泥塘”里停,带出的泥水涂满路面,有时候两辆车并排停堵着路,或者干脆停到别人家车库门口。早上出门,车主发现路被堵了,就会连续按喇叭,我被喇叭声吵醒过好几次。

△改造后

今年零星小区也轮到了改造,社区就把“烂泥塘”改成了停车场,重新修了小花坛,补了围墙还放了健身器材。车位多了,大家都遵守“先来后到”的规矩,来得早的进车位,像我来得晚了就会自觉到外面去找个车位停。现在,小区里乱停放的现象少了,堵车堵路的现象也少了,改造好到现在,我没被车子喇叭声音吵醒过,觉都睡得更香了。

三道线,划出背街小巷文明方圆

秋韵社区背街小巷商户张明进

前年我来到稻乐路这边上班,店后面就有条背街小巷。我刚来的时候问题多:小巷里有个花坛,但里面的绿化一直种不活,花坛占的地方又宽,电瓶车没地方停,只能停在后厨门口,把路堵个结实,店里进货只能走前门;后厨门口不只是停车,还放餐具、水桶、笤帚,看上去还是有点乱的;我们左右都是吃食店,每天厨余垃圾多,图个方便,几乎每家都会拖一个垃圾桶放在自己家门口,这里摆一个,那里摆一个。

△改造前

△改造后

今年背街小巷改造了,刷新了油腻的围墙、拆了花坛、整理了线路,环境好了很多。还划了三道线,缓解了很多问题。一道停车线,停车位一划,电瓶车就知道往哪儿停、怎么停;一道是收纳线,现在每家店后厨门口有一道黄线,黄线范围里允许堆放餐具,既照顾了我们商户做生意,又让后厨门口整齐多了,以前货都进不来的小巷现在能通车了;还有一道是垃圾桶的范围线,北面和南面各划一个区,以后垃圾桶就固定在这里投放,听说以后小巷还要实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

从“野猫刨食”到人人分类

为民路商户吴女士

我在为民路开了10年小吃店,正门对着为民路,后厨门对着开放式小区的垃圾亭,打开门走出去就能扔垃圾,很方便但环境不怎么卫生。我们开面馆的平时厨余垃圾比较多,多的时候十几斤的垃圾一天要扔五六包,周边不只我们一家商户,也有其他商户和居民,大家都没有分类的习惯,随手往垃圾桶里丢,垃圾经常溢出来,惹得附近野猫跑来刨食,抓破了垃圾袋,异味也大。

△改造前

去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号召我们垃圾分类,说实话我一开始是抵触的。生意这么忙,厨余垃圾又多,工作量那么大来不及一样一样细分。但文明创建我们商户得配合,一开始不会分就慢慢学,“桐管员”也会来指导,熟练后就习惯多了,不仅店里分,家里也分。

△改造后

去年小区的垃圾亭改成生活垃圾分类亭,居民也都跟着分类了,定时定点投放再加上垃圾收得勤,现在分类亭基本闻不到异味,地上也看不到垃圾了。

再见了,“卡轮”路、见缝插“菜”、花坛垃圾

东方小区居民张利强

我们小区是面积比较大的农民安置小区,从拆迁到现在我住了将近20年,见证了农民安置小区改造前后的变化。

以前小区的路窄还破破烂烂的,转弯的时候要特别留意路的边边角角,一不小心车轮胎就擦着碰着或者卡进凹陷里,我的车就有好几次卡过底盘,擦掉过漆。车要是不小心开进花坛里压死了绿化,没过几天就有居民会“抢”着在花坛里种菜,哪里的绿化枯死了还没等到补种,就会变成菜地。垃圾桶就在花坛旁边,可能是扔的时候没瞄准,花坛里、垃圾桶外经常能看到垃圾,保洁员捡都捡不过来。

后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东方小区也轮到了改造,听到消息我们很高兴,但也有忧虑。所以改造期间我经常会去工地走一走,把意见反馈给村里,村里对意见反馈处理得也快,反映过的停车线、电线问题都解决了。

△改造后

改造后拆掉了很多路边花坛,路面变得宽敞,车开来开去方便多了,不用担心轮子被路面卡住。最重要的是花坛少了,花坛里的菜地也少了,村里还经常宣传大家把垃圾投到固定的位置,大家都愿意听,绿化带里的垃圾自然少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6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