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猫

重庆记忆轮渡,重庆曾经这交通王者的蜕

发布时间:2025/1/23 17:29:00   
小编看到网上最近有个好消息,重庆轮渡最经典、最重庆的线路:朝天门——弹子石轮渡航线已正式恢复开航啦!全程票价5元,不管是重庆人,还是外地游客来说,这真是个好消息!说起轮渡,相信老重庆人无不充满自豪和感慨,它曾经是老百姓过江的主要工具。网络图片起源作为山城同时也是一座江城,重庆的主城区修建在层层山峦之上,长江和嘉陵江穿城而过,把主城区一分为三,江上没有桥的时候,轮渡是重庆人过江唯一的交通工具。网络图片而对于出生于80年代以前的重庆城人来说,过河这个词绝对不会陌生。那时两岸的市民往来,必须跨过贯城而过的长江,于是过河也就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一个关键词。网络图片作为重庆“土著”,基本上都晓得啥子叫“过河船”。所谓“过河船”,就是经营长江两岸的客运往来业务的轮船。朝天门码头沿着梯坎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买一张薄薄的船票,就能登上过河船。网络图片早在年,重庆便有了第一条轮渡航线,储奇门——海棠溪航线。《轮渡歌》里的歌词:“陪都形胜自天成,江水滔滔绕山城。唯我轮渡应运而兴,日夜服务便利民行。”足以说明轮渡在当时的重庆不可取代的交通地位。而在抗战年代,轮渡更是重庆市民去往南山,躲避日机轰炸的“生命线”。重庆轮渡在大轰炸中疏散市民,保障战时陪都和远东反法西斯指挥中心的水上公共交通作出重大贡献。辉煌重庆轮渡最辉煌的时候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那个时候的两岸工厂众多,市民都是通过轮渡上下班和商贸交易。网络图片80年代的轮渡有资料显示,当时的轮渡公司有40艘船,19条过江航线,以朝天门码头为起点,沿着长江往上游走通达马桑溪,往下走通达长寿;嘉陵江往上走通达北碚。网络图片以前的朝天门码头每天,轮渡从早上5点多就开航,不到10分钟就发出一班。直到晚上10点,最后一班轮渡才收航。平均一天下来乘客量超过10万人次,逢年过节为了疏散客流,轮渡公司还要开夜班加班航线。据说,20年前从朝天门到弹子石的轮渡客流量最大,高峰期间每一班就要装几百人,拥挤程度堪比高峰期的两路口地铁站。网络图片衰落每日数十万乘客坐轮渡过江的盛况,随着重庆两江上桥梁的逐渐增多而渐渐衰落。轮渡受载客量、运输时间、天气等因素的限制,过一次江要计划很久,遇到大雾轮渡停运,长江两岸的人就只能隔江相望。所以桥就成为了重庆打通、连接城市各区域的重要工具。正是因为这一座座跨江大桥的修建,让轮渡越来越冷清,到年,过江轮渡仅剩4艘,航线已萎缩为朝天门至野猫溪、江北嘴和磁器口至桂花园这两条,后来,甚至只剩下一艘轮渡。重庆人“走下”了轮渡,“走上”了桥梁。网络图片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重庆桥梁建设飞速发展,修桥速度也越来越快,年到年18年间,重庆共建成50余座跨江大桥,其中仅在年一年,就建成通车8座跨江大桥。数据显示,重庆主城区平均每5公里就有两座跨江大桥,60%左右的市民每天要经过两座以上的桥梁。重庆也有了一个新的称号——桥都。网络图片蜕变凭借着颇具特色的山城地貌,重庆被网友称为魔幻“3D”城市,很多人往往期盼多角度观察这座城市,因此重庆也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于是,这座几乎要离开人们视野的轮渡,又转型成了两江游船:游客可乘坐着游船在江面游览,将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的美景尽收眼底。网络图片年1月12日,最经典的轮渡线路之一“朝天门-弹子石”恢复开航,这条线路是最经典、最重庆的线路之一。年1月22日,大竹林——朝天门观光轮渡航线的首航,这些都标志着重庆轮渡在新时代开启新航程。网络图片网络图片对于外来的游客,体验重庆的轮渡,在最核心的江中看两江四岸不一样的景致,又成为继索道高空俯瞰之后,对3D重庆一种全新的玩法。光在今年的春节长假期间,每天有超过一万人购票乘船,这比平时多出了10几倍。轮船公司不得不加派多艘轮渡同时运行,才能满足需求。网络图片在江心看两江四岸的景致,用最重庆的方式出行,已经是重庆的旅行潮流。网络图片80多年的轮渡历史,被岁月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变的是长江上周而复始的每一天,还有和重庆人相互浸染的江湖气息。而轮渡对于重庆人来说,有缥缈的青春年少,浪荡的人生起伏,还有最江湖的重庆生活。就算它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它永远留在每个重庆人的心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3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