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猫

离家出走记

发布时间:2023/6/21 11:08:16   

从我的老家到林场的腹地有十几里地,那个地方叫大源头,住着几户外来户,他们是林场的驻守员工,有一个是我庚爸。

城里人应该不知道什么是庚爸吧,就是同一年出生的男人,关系很好就认作兄弟,有孩子就互称对方父亲为庚爸。

庚爸与父亲相熟开始是因为打官司,林场边上有一个郑姓的村是远近闻名的恶霸村,民风彪悍,经常去林场砍伐树木,而且庚爸他们去追回的时候还被打得头破血流。

第一次庚爸来家里的时候头上缠着白色的绷带,再绕过来包住了半边脸,但是这样依然掩盖不住他的另外半边脸密密麻麻的绿豆大小的斑点,后面我才知道,认识他的人都叫他刘麻子。

父亲和庚爸坐在桌子旁边,庚爸慢慢的述说事情发生的经过,父亲低头记录着,偶尔抬头问庚爸是不是先这样,再这样,再这样?庚爸就频频点头,或是再回想一下,再把当时的场景描述得更详细。父亲就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几大张公文纸,很多处都画了横线修改,或是圈了重点,又或插入一段在旁边的留白位置。

庚爸走了以后,父亲再重新拿出新的公文纸整理一遍,仔细检查几遍都没有太大问题,就用蜡纸刻写出来,去学校的油印机复印五份出来,作为去法院的报告。我就跟在父亲的后面,看他怎么在油印机上校准蜡纸的位置,调好印油的浓度,然后用滚筒在报纸上测试印出来的清晰度。而我就在旁边闻油墨的香味,很浓的松香。

庚爸来了好多次以后,大概结果就是赢了,因为那天他们喝酒了,庚爸说佩服父亲的报告写的好,之前找了好几个人都没有一点用,而那些村民还在不断的骚扰他们,这次父亲出手法院就判决了对方赔偿损失并且申明不会再盗伐林场。

庚爸后面就偶尔趁赶集的时候顺便来家,带点山上的野货,那时候经常有野鸡,野兔,还有野猪,在吃饭的时候庚爸还给我们讲述他去打猎的故事。

林场的野猪是很多的,但是跑的很快,而且嗅觉灵敏,远远的就知道是不是有人在附近,虽然庚爸有长长的鸟铳,但是还没到射程就被它们发现了,久而久之,庚爸都已经认识了那几只野猪的花纹。有一年一只母野猪很多个月都没有出现,再次出现在视野的时候已经带了一窝半大的小野猪。庚爸和几个林场的员工一起围猎,终于把母猪和小猪赶到了一个悬崖边上,三把鸟铳对准了母猪,小猪们都躲在肚皮下面,然而还没等开枪,母猪跳下了山崖,小猪们也一个个跟着跳下去,庚爸他们就在山下捡到了一头硕大但是精瘦的母野猪和八头小野猪,才几斤重。说完庚爸的语气里全是惋惜。

第一次父亲说带我去庚爸那里玩,那时候我才七岁,十几里地确实有点远。

从镇口水井边左转进去,巷子就在水渠旁边,有几户人家,经过两里的泥巴农耕路,两边是黄泥水稻田,在狭长的山谷间,有一条两米左右宽深深的水沟,从山里蜿蜒流出来,岸边长满了山芦苇。泥路的尽头通向了靠山边半土半砂石的机耕路,那时候其实也就偶尔有手扶拖拉机会进去。前面的一段路边全是五花簕墙,做菜地的篱笆,春天会开满白色的花,嫩绿的芽尖和叶子可以用来炒蛋,有点微微的苦。走过几百米茂密的篱笆墙前面突然左手边豁然开朗起来,是一片鱼塘,路的右边是一条长长的毛竹林,间杂着刚出土的嫩竹,拔长的竹节还没脱去竹衣,下面的几节耷拉着的半挂着的竹衣露出翠绿的杆子,看着就可以掐出水来。

再走了两里地,就到了一个只有几户的山村,里面有一个是父亲的同学,有时候会进去喝杯水,机耕路在村口也转向了山上变成斜坡坡,从村庄的后上方爬去,路面变成了坎坷崎岖的烂石路,路的两旁种满了果树,大多数都是梨树,李子和桔子。也可以从村子里面的石板路穿过,但是家家户户都养了狗,而且山里的狗都特别恶,如果没有主人在家的话,那些狗就跟在裤脚跟后面呲着牙狂吠,一直到离开了村庄几百米,还在恋恋不舍的,生怕我们会回头。所以我宁愿走远一点从山上的大路绕过去。

离开村庄,走过一排石板路,上了几十个台阶,右手边是一排梯田,靠左山边小路拦着一条水渠,哗啦啦地流向梯田,转过一个弯,前面突然传来了很大的轰隆的落水声,被茂密的山芦苇挡住了,原来是一个落差很大的瀑布,可能有十米左右高,几块大石横在溪中间,正好是跳脚石可以跨着到山涧的对面。而前面的山路就被夹在两个陡峭的山之间,跟着一米多宽的山涧交错绕行,潺潺的水声一会在左边,一会在右边,两旁陡峭的山崖上长着夹杂着竹子的灌木,树林深处传来清脆的鸟鸣,脚下的不远的杂草里偶尔响起来昂昂的低沉浑厚叫声,父亲说那就是石蛙的叫声,他们只生活在最干净的水里。如果口渴了,就在山涧的边上,找一个水从石头缝里汩汩冒出水的地方,用手掬一捧来喝,沁凉清甜。

也不知道走了多远,两座山的空隙像被劈开了一道大豁口,前面慢慢的开阔起来,出现了水田,种了水稻,马蹄或者莲藕,我们又走到了一米左右农耕路上,左右两侧的山上挂着几户人家,而路的尽头,就是一栋黝黑的房子,外墙都是竖着的木头,很大根,屋顶是树皮的,屋前的坪地是石砌的,紧临着一个不大的鱼塘,里面长了一排茭白,在鱼塘的边上放着一个大水缸,上面架着一条长长的竹子,有水从里面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我很奇怪为什么会有水,原来是一根接一根的竹子,一直通向了屋后很远处的山涧,用石块垒了一个小储水坝,水就是从那里引过来的。就像自来水,但是没有水龙头,不,应该这才是真正的自来水。

庚妈在坪里整理东西,她的个子很矮,跟我差不多高,短短的头发,不怎么说话,她告诉我阿龙去后面山上了,应该很快回来,我知道他们有一个孩子跟我年纪相仿,稍大一点。

我们在房子里面聊天,他们家的所有家具基本上都是木头或是竹子的,只是用料都特别大,桌子凳子都是木墩,里面的隔墙也是大块的木板,房子一条排开过去一直到猪圈牛圈,都有一条长长的木走廊。屋角的火炉上方挂满了腊肉,黑黑的蒙了厚厚的柴火灰。

过了没多久,一头水牛的身影从窗边经过,然后跟着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吆喝着不要吃门口的青菜,我跑出去看,是一个清秀的少年,瘦削的脸庞,短发粗眉,比我稍高一点。他看到我就说,“你应该就是李祎了,等我把牛关好,然后带你去玩。”

我跟着他走到牛圈,他把牛赶进去,牛栏的门是几根横木,他一根根拉出来,插进对面的栓洞里,在最上面的那根上插上一根销子,牛就出不来了。

他带着我从牛圈的木栏爬到二楼,来到他的房间,找出一根长长的绳子,从木梯下到一楼的杂房拿出一个簸箕,再去抓一把谷子,在后院的空地上做一个陷阱,等麻雀跑到簸箕下面的时候就放手,几只麻雀就被盖在了下面,他说前几天他还抓住几只很漂亮的鸟,尾巴很长很多种颜色,我就在想是不是等下那种鸟也会过来,这样我就可以带一只回去吹牛。但是等了许久也只有稀稀拉拉的麻雀过来吃谷子,我就觉得有点无聊。

阿龙好像看出来了,就说我们去看野猫吧,在半山的废弃老屋里。他带着我走过完完全全的山路,来到山腰上一个半塌的旧房子,里面横七竖八的都是断了快腐烂的屋梁,我们轻轻的靠近窗口,他指着一个角落,叫我看那里有一只野猫窝在那里,而我却找不到。他捡起一块瓦片扔过去,我就只看到一个带斑点的影子在一声尖叫声中跳起来跑走了。

走那么远就看到一个影子很失望,在下山时阿龙说你如果住几天的话,我们就可以去试试能不能抓到野鸡,或者挖冬毛老鼠什么的,山涧里还有很多种漂亮的鱼和螃蟹,前几天还摘到了几个牛卵袋,是一种野果子,总之就是很多我以前都不知道的东西。

我们回到他家的时候,午饭都准备好了,庚爸说他还有腌肉,拿出来一个坛子,从里面舀出来一碗裹着辣椒面的切成小块的不知道什么肉,是去年冬天就腌好的,但是我吃不出来有什么味道,除了辣还特别的硬,看起来有点像是某种鸟的样子。

庚爸和庚妈都很喜欢给我夹菜,而且是那种肥肥的腊肉,切成很厚很大块,有点淡淡的霉味,但是我都只是吃上面带着的那点瘦肉,然后偷偷的把肥肉丢给狗吃。

父亲并不喜欢逗留太久,吃了饭坐了一会就准备回家,因为走回去还要一个多小时两小时的时间,天黑了就不好走山路。而我却想留下来住几天,父亲说你一个人在这里太麻烦了,庚爸他们很忙的没时间照顾你。

我也只能悻悻地一起回去。

过了没多久的暑假,那天赶集,父亲和母亲去了集上,庚爸带着阿龙来到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在家,他们放下了一些东西就走了,庚爸说去集上找父亲看看能不能碰上。他们走的时候阿龙跟我说:“你下午去我家,在我家住几天,等下我会跟庚爸说好的。”

我想真好,终于又可以去了,但是父亲和母亲过了午饭时间还没回来,我按耐不住出发的冲动,或许我走快一点应该都可以赶上阿龙吧,去的路我也很清楚。

我锁好门,把钥匙挂在窗户里边的钩子上,开开心心的出门了。在没有进入山区之前路上偶尔会有人去干农活,田野和山间传来的人声让我很有安全感,但是我好像错误估计了自己的速度,我急急的往前赶也不见庚爸和阿龙的影子,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

过了山涧的瀑布,我能听到的就只有鸟声和潺潺的水声,风吹过树林和草丛的时候,高低起伏的呼呼声有点像水浪的感觉,而路旁茅草从里突然传来“呼啦”声,是一只大鸟被惊飞,翅膀拍打的“啪啪”声听的清清楚楚,而我吓了一跳,一股寒意从心口蔓延开来,我浑身一颤,顿时鸡皮疙瘩起了全身,脑后的头皮发紧。前面应该离走出山谷没有多远了吧?其实我完全忘记了上次走了多久,但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不敢往后看一眼。在看到水田的那一刻,顿时那全身紧锁的感觉就放松下来。

等到了庚爸家,他们都很诧异我出现在门口,因为没有想到我真的一个人走了过来,其实在集上的时候他们只是急匆匆的打了声招呼,没有时间说我过去住几天的事情。

庚爸招呼我吃了饭,因为父亲还不知道我已经出来了,晚上不回去肯定一家人都要急死了,然后跟我一起送我回家,到家已经蒙蒙黑。父亲拿了一个手电筒给庚爸,说下次赶集带过来就行了,然后庚爸就直接回去了。

而我,却一直在想:如果我去住几天,应该先去抓野鸡呢?还是去挖冬毛老鼠?

只有那些没有做过的事情,才会一直挂在心里,就如西藏,其实肯定不会有图片那么美。

心念动,就当启程,只是我不再是少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9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