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野猫 >> 野猫的习性 >> 猫的报恩马太效应下的爱情,是爱情
除了向你自己证明你自己,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你自己
瑾瑜与我如果有一天,你在大街上救了一只横穿马路的猫。晚上,猫国的猫王找到你,对你说:“你今天救的那只猫是王子,作为报答,让你成为猫王子的妻子。代价就是永远当一只猫,不能再变回人类。”如果是你,你愿意吗?
猫的报恩这个故事就是今天所要解读的同为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电影《猫的报恩》,年在日本上映,成为当年最卖座的电影,票房收入达64亿6千万日元,在豆瓣的评分达到8.1分。作为宫崎骏老师的另一部作品《侧耳倾听》的番外篇,把里面的猫爵士也搬进了《猫的报恩》这部影片中。
导演森田宏幸在访谈里说,按照吉田玲子(原作者)的设定,自然而不矫饰,她纯粹而积极的待人,接物,并不会心有算计的表达自己,即便她犯了不少的小错误,但是这些是人生的必然.而她仍然努力的向前,我认为这很美好,而这种感觉正是我想放进电影里去的…
《猫的报恩》它不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作品。,而且以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抓住观众的心。不再是一个奇幻的让人向往的世界,而是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少女的身上。而这正是《猫的报恩》独特的魅力,它让人感觉似乎奇迹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样,一种更加童真的善良。
关于一个少女找回自我的故事故事的女主是一个有着少女心事的高中生小春,她对自己的一切都不满意但又缺少自律。很像青春期时的我,爱美但又不自律,傻傻的想象班上那个好帅的男生会喜欢这个平凡的我。
所以,一看到这个电影的开头,我就立刻被这个情景给代入了进去。让我不禁猜想,这到底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是一个少女开始自律后光芒万丈的故事?还是一个帅帅的少年最终发现了平凡女孩的可爱,最终爱上她的故事?
待慢慢看下来,才发现讲的是小春救了一个猫王子,而后猫国来报恩的一个令人忍俊不禁却又让人深思的故事。
影片以小春的心理活动为主线,将善良的美好,成长的诱惑和自我的治愈向我们完美的表达出来。影片中对自我的丧失这一主题的诠释,表达了人在爱情中,为爱改变自我是可取的,但丧失自我是最卑微的做法。
少女懵懂的心事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主题内涵,角色隐喻两个方面分析一下这部电影。在第三部分,结合剧情,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为爱改变自己是可取的,但为爱丧失自我是最卑微的做法
在这部影片中,小春爱上的并不是青春帅气的猫王子,而是救她于水火之中的猫男爵。或许,也不能称之为爱,只是面对如此英雄又睿智的男爵,心里有着一丝倾慕之情吧。
单纯年轻的小春小春:单纯年轻,对爱情抱有幻想,内心却又有点自卑女主角小春应该和很多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孩都很相似,很单纯,对还未到来的爱情总是抱有幻想:另一半是自己的英雄,睿智又聪明,时常能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当小春跟随胖胖来到猫男爵的面前时,已然是喜欢的开始。来到猫王国知道要嫁给猫王子,他一直在心中问自己“我要不要干脆变成一只猫好了,可以每天躺在天堂般的草地上打盹,看起来没有任何烦恼。”更重要的的是,如果变成猫,还可以在王子和男爵中选一个作为爱人。但如果自己是人,和男爵就不可能了。
从小春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小春之所以想变成猫,一是贪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二是喜欢上了猫伯爵,想变成猫和男爵生活在一起。
英俊的男爵细腻又睿智男爵:帅气的外表下,有一颗睿智细腻的心猫男爵的形象是完美的,帅气,睿智,同时又很细腻,满足了小春对于白马王子的幻想。正是因为他有能力救小春,才会让小春对他产生情感。让小春和他跳舞时,情不自禁的想:“要是我真的是一只猫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和男爵在一起了。”
小春拒绝作为一只猫去成为猫王国的王妃,就是等同于拒绝了作为一只猫去爱男爵。而作为人,是永远无法和猫男爵在一起的。
小春和猫男爵是处于不同的世界,不能因为爱男爵,就长出猫耳朵,猫尾巴,和猫一样抓老鼠,爱吃鱼。也不能因为爱男爵,就假装开心地将这些并不喜欢的东西收下。这样,小春就再也不是小春了。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爱情中,即使我爱你,我也不能为你而毫无条件的改变我自己。让我变成我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还要每天假装开心的爱你。
可能有时候我们也会像小春一样,在“他也喜欢我”的假象中迷失自我,忘记了自己原本的样子。为了对方的喜好,而无限的改变自己。但这种改变永远只是暂时的,如果你爱的人真的爱你,他会告诉你“做你自己就好。”
不要失去自我人物隐喻:从片中的主要人物的隐喻来探究主人公的精神世界
现实世界的小春,代表的是真实的自我在现实世界中的小春,虽然总是迷迷糊糊,爱迟到,外表也不出众。像许多青春期的女孩子一样,向往帅气的男朋友。但这恰恰是最真实的小春,虽然不甚完美,却很可贵。
影片开头,以小春的内心独白开场。表明这个世界并不那么完美,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烦恼,有可能你喜欢的人正在喜欢别人,日复一日的工作学习有些乏味单调。
但是,就因为这样就可以变成一只猫吗?变成一只完全不像自己的猫吗?处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可能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真实的自己并不是那么美好,但你就要因此放弃自我,随波逐流吗?
现实世界里的小春,是真实的小春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猫王国,代表的是一个异己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被控制的,你无法拥有自己的时间和想法,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享受。有香甜的鱼,有柔软的草坪,还有懒洋洋的太阳。不用思考任何问题,就这样毫无追求的过完自己的一生。
从一开始诡异的音乐,清除野猫的气焰嚣张的猫保安。永远笑嘻嘻,仿佛会读心术一样捕捉你的一念之差,便拿出来来胁迫你就范。以报恩为名,强行把小春带入猫王国的国王,见小春不愿如它所愿便露出了真正的面目:不想做王子妃,那就做我的压寨夫人吧。
宴席上一出出杀鸡给猴看的戏码,还有猫王国设置的机关,迷宫和高塔。这一切都是在告诉我们,失去了自我,这世界将会变得何其可怕。
小春刚被劫持到猫国的时候,还没有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只是觉得猫国还不错,又不用上学,不用思考问题,只要吃吃喝喝,躺着晒太阳就行了。
等到她看到在自己面前上演的一出出好戏,直到她慢慢长出了猫耳朵,手变成了猫爪子,才猛然惊醒,这不是我自己想要的一切。才终于意识到了危险,也明白了自己的底线。她不要变成一只猫,她只要做她自己就好了。
猫国代表的是一个异己的世界猫伯爵、胖胖、猫王子和猫侍女小美,代表的是清醒的自己,它们能掌控时间,掌控自己的人猫伯爵和胖胖虽同为猫,但它们的世界不同于猫王国的世界。它们有理性,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
同样的猫王子和猫侍女小雪,则是遵从内心的自由恋爱的隐喻。它们同样是不会被权势和地位所影响,能够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和爱情。
影片中通过多重隐喻使观众能够通过角色的对比,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人性百态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不同的角色对应的是不同的对待人生的态度,将丧失自我后的惶恐和无措表现得淋漓尽致。
掌控自己的人生,就是掌控自己的时间借由《猫的报恩》,谈谈电影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猫的报恩》虽师出报恩,但故事的深意远远不止在报恩这件事情上,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关于成长的意义。
正如猫爵士所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掌控自己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过生活,但不要随波逐流。在那些轻而易举的事情前迷失了自己,而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放弃了体验一切的机会。
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生活的一切一,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生活的一切
当我们青春萌动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向往甜甜的爱情,甚至我们可能会觉得爱情是生活的一切。
沉浸在爱情中的人可能会觉得很幸福,但爱情是很奇怪的东西,积极的爱情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好。但消极的爱情,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也有可能给你带来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为对方全盘改变自己的爱情更会剥夺你的自主权,让你变得不像自己。
就像小春一样,为了想和猫伯爵在一起,想就这样变成猫。但她忽略了:爱情即使再美好,也不是生活的全部。
当小春一边和帅气的猫男爵跳着舞一边想着“这种感觉从来没有过!或许这样下去当只猫也不坏”云云,不知不觉间她慢慢陷入了那个名为“安乐”恐怖的深渊
即使你是真的王子,而我也无法做你的王子妃,因为我并不是一只猫。如果你要我变成一只猫来爱你,我也就不再单纯的爱你,因为我失去了自己,那个真实的爱你的自己。化作猫的我,只能是为了占据你的爱而存在的一个幻象,它虚无缥缈且无枝可依,早晚会化为泡影。而且再难觅其踪迹。
小春对男爵的爱是懵懂的郑爽在一次采访中透露了说到了自己20岁的时候,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爱情了。她觉得自己的爱情就是生活的全部,其他的全都排在后面。
那个时候的郑爽一直都在追求爱情,以至于忽略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拍完《一起去看流星雨》之后就和张翰在一起了,因为不自信,去整容,想让对方更爱自己一点,结果也不曾让对方更喜欢自己。
经历过生活的洗礼之后,郑爽明白工作其实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只有通过提升自己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一个人的爱情生活即使再丰富多彩,生命里也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值得我们驻足珍惜,譬如亲情,譬如友情,譬如自己高质量的生活。
居里夫人曾说:“如果一个人把生活兴趣全部建立在爱情那样暴风雨般的感情冲动上,那是会令人失望的。”
爱情应是生活的锦上添花,而不是仅此而已。
男爵,我也许已经喜欢上你了二,在爱情里,我们的改变应该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为了迎合对方的喜好而改变
恋爱心理学中有一个“马太效应”:投入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被珍惜,越自利的人吸引力反而越高。马太效应在恋爱中表现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当你愿意多为自己付出,不断完善自己,你的个人魅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个人吸引力;而当你一味讨好对方,则会让对方恃宠而骄。你在投入过程中不断“贬值”,对方却在投入过程中不断“增值”。
猫伯爵优秀吗?优秀,睿智,细腻,但它不属于小春的世界。无论小春变得有多像猫,终究不是真正的小春。
在猫国里,永远是和风细雨,永远是太阳高照,永远是歌舞升平。但是那不是真实的世界,有烦恼,有痛苦的世界才是真实的,爱情亦如是。
“我们要学会为另一半改变自己,让相处更和谐”这句话我们都常常听说,但是很多人都说掌握不了那个度,很容易就变成了迎合对方。
薄伽丘有句名言:“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
一份爱情的好坏,关键在于这份爱情给双方带来的是正面成长还是消极以待。
法国著名小说家乔治·桑曾说:“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
爱情应该是让彼此过得更好,而不是过于爱情同样是一个得到与失去并存的过程,不计得失,安然处之
有些感情是注定无法长久拥有的,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开花结果。即便是真的在生活获得了象征性的结果,但也可能会改变,消退甚至变坏。对于曾经有过的悸动,不如带着一份欣赏和感恩去看待。
小春和男爵在患难中产生的微妙情感,美妙得就像晴朗的天空中微微吹过的秋风一样。虽然没有好的结果,但总算也不留遗憾了。
爱情之所以美妙,在于过程中的相扶与共。
就像巴鲁和希达在找寻天空之城的过程中衍生出的患难之情;赈早见琥珀川和千寻在找寻自我的过程中的相知相惜;月岛雯和天泽圣司在追寻梦想过程中的相互鼓励。也许最后都会暂时或永久的分开,但过程总归是耐人回味的。
当代人面临的爱情问题,可能会关乎房子,车子,钱款,是否能融入对方的家庭?价值观是否相同?也许还有突如其来的家庭和工作变故,甚至是身体病痛或者无法言说的困难,可能所有的一切都和当初理想的爱情有所偏差。但我们无可辩驳的是,在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一份对于情感的体验,学会了如何爱人,也学会了如何被别人爱。
而这部电影仿佛是在告诉我们,这样的困惑是我们爱情成长的必经阶段。小春最后的大彻大悟,也是我们每个人懵懂后必经的阶段。看似突如其来,实则处处真实的成长之理。
爱情应是锦上添花,而不是仅此而已结语:
在吉卜力工作室和宫崎骏老师合作的电影里,赈早见琥珀川和千寻,小春和男爵,琪琪和蜻蜓,还有巴鲁和希达等等,他们的爱情故事永远不会像欧美的童话故事那般,男女主角要激烈与命运抗争,要誓死捍卫爱情,要甚至要拼尽全力如吸血鬼穿越数百年回到你身边。如此这般,历经千辛万苦,王子与公主才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宫崎骏不这样讲故事,男孩女孩,可能也并没有最终在一起。而是那原本懵懂的少年少女,因有爱而找到自我。这就是吉卜力的童话,也是现实世界存在的美。
影片让我们相信爱情的美好,也明白坚持自我的重要。正如电影中有一句台词:“你应该要学着做你自己,面对真实的自我,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就什么都不用惧怕。”
我是,左手带娃,右手写作,专注情感与育儿。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