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野猫 >> 野猫的形状 >> 我们究竟在寻找什么让一只猫来告诉你
有一只叫潘妮的猫,出生在街头,很小就没了妈妈。有一天,两个人把她带回了家,从些转折了她的命运。
在潘妮的眼中,这两个人总会干些很蠢的事,不过还算善良。她喜欢被这两个人挠痒痒,还喜欢他们提供的湿粮、干净的猫砂,还可以连睡三四个小时不受打扰。
可是,在安逸的生活之下,潘妮从未停止过思考,自己应该满足于此吗?应该放任自己粗俗、平庸下去吗?难道现在所拥有的就是美好的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吗?
《一只猫的存在主义思考》讲述了一只7岁的猫咪,她3个月大的时候被史蒂文斯夫妇领养,成为了他们家族中的一员。
某天,在史蒂文斯灵感枯竭的时候,潘妮跳到他的腿上看向他,仿佛在说:“最好的素材就在你眼前,你还在等什么!”于是史蒂文斯开始了围绕潘妮的创作,后来便有了这本漫画。
潘妮和很多猫一样,在吃饱、喝足、睡够之后,她喜欢盯着窗外看,有什么在吸引她呢?又或是她在思考什么呢?
为什么要拒绝简单的快乐?
作为一只一出生就在流浪的小野猫,潘妮体会过自由,也感受过挨饿。从小,她就得自己照顾自己。有一次,她发现了一只被吃掉了一部分的鸽子。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但很快,鸽子的主人就出现了。潘妮不得不退到一边,因为她知道自己战胜不了这个大家伙。看着鸽子被吃完,她又无助又难过。最后,对方留下了一对爪子给她,这都不能算一顿饭。
虽然流浪的生活饥寒交迫,但相比于被关在屋子里的“囚禁”,她希望能逃出去,可以回归以前的生活,获得甜蜜、美好的自由。
然而,当她实现了自由的梦想时,寒冷、饥饿,还有危险接踵而至。最后,还是人类救了她,并顺利地回到了原来的家里。在这里,食物无限量供应,很少受到干扰,适合冥想、沉思的安静生活。
爱默生说:“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的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
有时候,我们因为习惯了现有的生活,希望获得更多,或是羡慕别人的所有,便愿意抛开一切去投入新生活。
可是,往往当我们发现想象与现实不同是,原来所拥有的,可能也已成为了过去。
潘妮重返家园后,她开始思考,为什么只有承受痛苦才能感受幸福?为什么要拒绝简单的快乐呢?
平庸难道不是大家向往的生存状态吗?
在潘妮的生活中,只需要三样东西:碗里的食物、干净的猫砂盆,还有能够打理这一切的人类。
她曾短暂地有过一个朋友,在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想让她去一个翻倒的食物桶里看看。可是,潘妮不敢翻,这被他嘲笑了,并且坚持一定要让潘妮去翻一下。最后,潘妮还是退缩了。不过,她还能想起他当时翻找食物的样子,皮包骨头,饿着肚子。
难道我们一定要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去成为另一个人吗?
林语堂说:“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单独屹立,不要想做别人。”
也许我们是很平庸,没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到特别,也许我们的生活就是平庸的,没有琼瑶剧里虐死人的爱情,也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却有着自己可控的时间,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这难道不是大家向往的生存状态吗?
一个由无所作为而决定的平静、昏昏欲睡得无聊日常,组成了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日子。每一个成功的背后,不都是由无数个无聊又单调的日子组成的吗?
所以,我们不用拒绝平庸,抗拒平庸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否定。认识自己,爱自己,才能发现平凡的自己的不平凡。
没了不可预测性和戏剧性,生活不应该更好吗?
虽然潘妮平时看起来冷冷的,但它也有担忧的时候。
当人类把他们的衣服放进带小轮子的箱子里,就意味着他们要离开屋子很长一段时间。不过,潘妮会保持冷静,如果她表露出关心的样子,就会显得自己很软弱。
在她小的时候就一个人过,所以现在她也可以,决不能让人类占了上风。这是一款心理游戏吗?
可是当人类真的离开后,她却做了个被人类抛弃的恶梦。看着窗外天黑了,天又亮了,她开始回忆,人类通常会在天黑的时候到家,或者更早一些。如果他们不回来,也许她会挨饿。
两天过去了,她有点想念他们,用睡觉来打发时间,用不停地吃,来安慰自己。
潘妮认为:“爱是人类为了活下去而编造的概念。”
可她却在不知不觉中对人类形成了依恋,这是彼此信任的成果,没有猜忌、没有谎言、没有阴谋。在这个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坦诚相对,无条件地关爱着彼此。
正如傅雷所说:“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潘妮真是一只奇特的猫,她对于虚无与存在、生命与死亡、自由与安逸、快乐与悲伤的思考富有哲理,对自我作出了“精准”定义,对人类也不时毒舌吐槽,还时不时的冒出些荒唐诡异的行为。
也许,猫真的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刻”,不管你是否养猫,又是否爱猫,都不妨碍阅读这本《一只猫的存在主义思考》,也许,你也会产生一些关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