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野猫 >> 野猫的繁衍 >> 猫奴数量持续增长身为铲屎官,你应该知道的
“养猫、吸猫、撸猫”这些在互联网时代盛行起来的名词其实并不是互联网时代的专利,从古至今,数不胜数的皇族贵胄、文人墨客匍匐于可爱的猫爪下,心甘情愿做一只猫奴,借以能够释放一天的劳累。
猫咪凭借乖巧的外表,实在是萌化了太多人的心,因为猫咪对人类有着很强大的治愈功能。但是正所谓往事不堪回首,您一定想象不到如此可爱的猫咪在历史上的命运也算是一波三折了,在历史上不光受到过极其恩宠的待遇,也遭受过相当严重的打击,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猫咪在每个时代分别是怎样的地位。
你可能听说过“欧洲黑死病”,但是你是否知道历史上最残忍的“屠猫运动”呢,铲屎官们看了之后一定会觉得很愤怒。
在14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欧洲,平民生活是极其悲惨的,黑死病鼠疫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毁灭了太多的家庭,占据当时欧洲总人口三分之一的人口因此失去生命。而就在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对猫的大肆虐杀在欧洲成为了一种令人疯狂追捧的运动,有人认为这一运动是影响欧洲黑死病爆发的间接因素,因为猫类的大批量遭到虐杀,使得鼠类快速成长起来,老鼠是黑死病传播的重要工具,因此欧洲人的虐猫行为更加加剧了黑死病的传播速度,也是为自己的愚昧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但是在黑死病极速蔓延的时代,欧洲人流传猫是瘟疫的传播者,是瘟神的象征,而为了将瘟神赶跑,就开始了对猫的大规模屠杀并且公开焚烧,这一愚蠢的行为不但没有抵制黑死病的传播,反而给黑死病推波助澜,又加剧了人们对猫的恐惧与厌恶。
事出必有因,13世纪以前喵星人的待遇还是不错的,那么为什么到了中世纪就成了人们避而远之的邪灵了呢?
猫生性孤独,与人交往不会表现出像小狗那样的亲近,也不像狗那样百依百顺特别依赖主人。因此在中世纪的许多寓言故事中,猫的出现往往代表着反面角色,尤其是黑猫更是被认为魔鬼、女巫、奸邪一样等许多贬义代名词的化身,基督教徒们对黑猫也痛下杀手,如果有人对猫产生了同情,就认为这个人是魔鬼的信徒。
从近代早期的欧洲开始,残忍杀戮猫的行为由起初宗教的迷信思想转变为全欧洲人热衷的活动,当时的大多数人都普遍认为猫身上带有一种邪恶的灵魂,他们对待猫的手段之残忍让人不寒而栗。
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加冕礼上,为了表明女王扫除异端的决心,不惜将上千只活猫抓来放到网兜子被人们残忍烧死。在英格兰年颁布的法令《巫术法案》中,养猫被看作为是一种“邪恶的行为”,在谁家有猫谁就是女巫,猫主人要被监禁或极刑。
屠猫行动尤为盛行的时期是在中古时代到直到16世纪近代早期的法国,在广场等人流聚集的地方大肆焚烧活猫居然成为了全民重要的娱乐休闲活动。在这些可怜猫咪的哀嚎声中,人们非但没有一丝的愧疚,反而欢声大笑,手里沾满了动物的鲜血,这些人真是丧心病狂,手段残忍至极。
实在是难以想象像猫这么可爱、傲娇的动物曾经会遭受如此的虐待,如今这段疯狂的“屠猫运动”永久成为了历史,还好如今的人类是理智善良的。
猫咪的幸福生活要开始了,那么作为猫咪会最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呢?
假如你是一只猫,你最愿意停留在哪个时代呢?其实在历史上,“猫奴”很早就出现了,古今中外许多历史名人也有许多著名的大猫奴,猫咪陪伴人类已经好几千年了,那么人类到底是怎么样一步一步的变成“猫奴”的呢?
较多的证据和资料记载猫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在古埃及猫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在古埃及猫是神灵的化身,是正义的使者,人类是不可以轻易接近的。
那中国的猫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在东汉时期猫是跟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的,因为老鼠破坏了佛经,于是就将猫找来“教训”这些老鼠,所以这还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有关于猫的记载及文献是中国西周时代的《诗经大雅韩奕》,当中内容写到:“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既然在诗句中将猫与熊和虎等猛兽并列在一起,可见此处的猫肯定不是指家猫。
战国时《庄子秋水》中提到“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狸狌在中国的古代指的往往是野猫,但是考虑到前面骐骥骅骝都是驯养的骏马,算作家畜一类,狸狌又能擅长捉老鼠,明显指的是家猫。
到了西汉初年,据《礼记郊特牲》中才真正明确指出:“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这个基本能够肯定,猫作为一种家畜,已经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了,华夏第一批铲屎官也已经出现了。
辉煌的大唐盛世早期养猫、吸猫的想象是极其普遍的,一代女皇武则天是个大猫奴,将各种各样的名猫尽收囊中,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被武则天剁去手脚泡到酒缸里面的萧淑妃在死前发誓,诅咒武则天来世变成一只老鼠,自己变成一只猫,要咬断武则天的喉咙,就连电视剧也出现过此场景,武则天听到此话后,也是很害怕,于是下令皇宫内禁止养猫。于是大明皇宫中的猫就成了流浪猫。后来猫被视作是奸邪的象征,后来一般人家也不敢养猫了。
到了明朝,明朝的宣德皇帝朱瞻基对猫就十分喜爱,他比较热衷于画画,其中有一副非常有名画的叫做《花下狸猫图轴》,后来朱瞻基的这幅画落到了乾隆皇帝手中,乾隆皇帝在这幅画中看到这两只可爱的小花猫不禁吟诗一首!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猫奴从古代就有了。但要说历史上最有名的头号猫奴,一定是非陆游莫属了。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陆游一生中所作的诗词颇丰,他为了表达对猫的喜爱,pick自己喜欢的猫咪也写下了不少的“情诗”,比如“粉鼻儿、雪儿”。
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有这样一句诗:“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狸奴是指古人对猫的昵称)。意思是说在下着大雨的天气里,在家中围着毡、烤着火,守着猫,真是人生美滋滋一大乐事!在陆游的心里,猫算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了。
在《独酌罢夜坐》中又写道:“勿生孤寂念,道伴大狸奴”,陆游退居之后幸好有猫的陪伴,晚年生活才不至于孤独。这样类似的“情诗”高达十二首,可见陆游对猫的痴迷程度。
二号“猫奴”——嘉靖皇帝
如果在皇宫中做一只猫,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在皇宫中,饲养一些珍禽异兽不足为奇,但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偏偏爱猫之深,甚至给人一种人不如猫的感觉。嘉靖皇帝为了猫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养猫的崭新办事机构——“猫儿房”,这些猫不光有专人伺候甚至还根据多个方面选出佼佼者给猫封印了官衔,称之为“猫丫头、猫老爷”,从这些官衔中也能看出他对猫的爱意绵绵。
他有一只最喜欢的猫,名字叫做霜眉,这只猫不光外形漂亮而且通人性,外表长似一只狮子。无论嘉靖皇帝吃饭、睡觉、看书都有霜眉陪在身边,甚至有人由此戏称嘉靖皇帝20多年都不上朝的原因与这只猫有关。后来霜眉临死前低声哀嚎两声就找了一个地方默默地死去了,霜眉死后嘉兴皇帝痛苦万分,几天几夜合不上眼,打算给这只猫厚葬,命人给这只猫量身定做了一个金的棺材,被葬在了北京故宫北边儿的万寿山,猫还享受了这么高的皇家礼遇,也算是不白活一次了。
两广总督张之洞,也是一位地道的老猫奴。
他的堂兄张之万在写信给弟弟张之京时,这样写道:
就是说有一次他发现了他的猫排泄在了他的书上,张之洞自己拿出手帕将其擦拭干净,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而且还告诉身边的随从猫不懂事不能责怪猫,如果是人做出了这样的事就不能原谅了。
还有一位超级铲屎官,就是慈禧太后老佛爷,一个极其具有政治野心的狠角色。
要说想看到她和颜悦色的一面确实很难,但是偏偏有一只叫做玉狮子的猫能让她展现出温和的一面,玉狮子可是老佛爷的“心尖子。”《宫女谈往录》当中记载着一个叫做小娟子的宫女,就是专门负责玉狮子的日常起居,寸步不离地照顾玉狮子。玉狮子的喜怒哀乐直接影响着慈禧太后的心情,她甚至不会主动惊扰沉睡的玉狮子。
远在欧洲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同样也是一个大猫奴,前文说了,在中世纪欧洲人普遍认为猫是不吉利的东西,甚至是在黑死病泛滥的时候都没有把猫拿出来捉老鼠,一样是格杀勿论。路易十五继位以后就下令禁止屠杀猫,而且勒令知识分子多多产出关于猫的文章,对猫进行了正面的宣传,凭借着他一个人的顽强力,基本做到了以正视听,结束了欧洲人民普遍怕猫憎猫的历史。
在同一时期的清朝的嘉庆三年,中国人有了第一部供养猫主子的心得体会《猫乘》,这本书真是催生了一大批“猫奴”的诞生,而且向全社会介绍了如何科学地挑选猫和饲养猫,并且总结了身为铲屎官会收获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妙处。
历史上也有许多爱猫的外国文人墨客,为了自己喜爱的猫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例如莱辛的《老妇与猫》、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海明威《雨里的猫》等等,实在是不胜枚举。
故宫虽说时过境迁,从帝王独享的皇宫成为老百姓爱逛的博物馆,但是故宫里的猫还在,我们仿佛依然能通过它们感受到昔日故宫中的岁月。马未都马爷的网红观复猫也早成为京城一景。在这里提醒一下已经成为或正准备成为铲屎官的各位朋友,既然我们选择了饲养猫咪,我们就要善待它们,把它们当成我们亲密的朋友,如果不爱,请不要伤害!愿屏幕前的爱猫的你也能拥有一只可爱的喵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