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野猫 >> 野猫生活环境 >> 用初始系统解释物种演化,任一物种出现的概
文章我讲到了我的构想---初始系统,这是一个能够真正解释宇宙万物的理论,很可惜还只是我的构想,不成熟,也可能会与现有的一些理论有重合。我不做科普,不像一部分人拿出现有理论重复讲一遍,给大家带来的却是碎片化阅读,没有任何营养价值,还能把大家固化在信息茧房内。我会在观察现实世界时去察归纳,探索出新的规律,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动物世界中有很多是社会性动物,大部分昆虫最有名的莫过于所有的蜂类(包括蚂蚁),如何在几千上万个同类中快速找到目标个体?人类虽然有五种感觉即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但我们主要靠视觉和听觉来确定你要找的人,所以人类的面貌一定是越来越符合数学美(对称、黄金分割等)声音会越来越来趋近于正弦波形。大部分鸟类和人一样靠视觉和听觉,于是各种长着漂亮羽毛唱着婉转动听的鸟类出现了,我们很难想象帝企鹅靠听觉能在风雪交加的南极找到自己的家人。昆虫类靠信息素迅速集结大军向食物出发,狮子的裂鼻嗅让公狮准确判断哪一只母狮正在发情,准确判断出自己的狮子宝宝,狼、狗等更是嗅觉天才。如果初始系统不同其生物性状很快会发生变化。
于是一个困扰我好长时间的问题解决了,人类驯养的生物,长得千差万别,其野生的同类却有相似的容貌,比方说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不只是身高体重差别大,外貌上的差别更大。分析一下,狗的身高体重以及现在为了什么纯种狗而人为的选育导致大家可能会反驳我要表达的意思,德牧、泰迪、金毛等相同的品种差别很小。如果不刻意选育就会出现中华田园犬式的大黄、小白、黑豹等性状。还有家猫,和家猫同种的野猫长得几乎一样,而家猫的长相却有无数种,每一种都有好听的名字衔蝉、雪里行、玳瑁等。是什么导致它们出现这么多的变化?如果放归大自然,这些不同的容貌还会有吗?现在我才明白,全是初始系统在起作用,要知道任何野生生物都需要保护色,这样的体貌特征生存几率很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完全是因为人类是视觉社交动物,我们训化的动物就因为这样一个小小条件全部顺应人类的生物特性?
达尔文提出的演化论,虽然饱受诟病但它依然是目前为止对生物演化最合理的解释,环境压力的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出现。但是别说地球是一个生态圈,就是同一个地域都能演化出成百上千个物种,谁能想到自初始系统开始到现在万千物种都是由当初的每一粒“种子”演化而来,如果你能回到创世之初,一定会感叹创世时的伟大。
划重点,如何用数学公式来描述自初始系统开始宇宙万物的演化,我还没有完全想起来,但我的构思是可以把创世之初的时间点看做圆点,时间是其半径,而每一个时间点对应的球面是物种分布区域,那么每一个物种出现的概率一定和时间的平方成反比。至于其它常数和关系式我会慢慢去想,大家如果有思路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