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野猫 >> 野猫生活环境 >> 摄影机的三个特性召唤机缘体验和暴力谈谈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说: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
想田和弘是以创作“观察电影”著称的日本纪录片导演。他早年为日本NHK等电视台拍摄美国题材的电视纪录片。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他渐渐地感到越是做周密的计划,越想避免失败,往往越会失败。而且按照预先设定好的主题和脚本,拍摄的纪录片往往很无趣。
有一次,在进行电视纪录片试放映时,剪辑师按错了混音器的按钮,导致旁白和音乐没有播放出来。想田和弘本来想提醒剪辑师,但他发现没有旁白和音乐的节目,居然具有某一种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他看完了整条片子,体会到一种莫名的激动,头脑中突然有了拍摄另一种形式纪录片的想法。这就是后来被称为“观察电影”的艺术纪录片的最初想法。
想田和弘在《这世上的偶然》这本书中,回顾了自己电影代表作的创作过程,讲述了自己遇到的种种困难挑战、巧合机缘和感悟思辨。
在十多年创作生涯中,摄像机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是他的随身兵器、合作伙伴,是他召唤机缘、体验世界、还带有暴力倾向的装置。
一、召唤机缘的装置
因为机缘巧合,想田和弘形成了自己的“观察电影”创作理念,拍摄了《和平》、《选举》、《精神》、《港町》等获得国际纪录片界好评的电影。
他拍摄纪录片,决不事先设定作品的主题和结局,也不提醒被拍摄对象该怎么说、怎么做,他就是清空想法,尽可能长时间地开着摄像机,仔细观察和聆听,静静地等待和捕捉奇妙的瞬间。
摄影机镜头下,被拍摄对象随时有可能冲破写在纸上的主题框架,释放就不可思议的奇妙活力和魅力。“观察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某一种不确定性。
想田和弘拍摄的电影纪录片《和平》,本来是韩国电影节的一个命题作品,主题为“和平与共存”。
如果按照正常的思路,和平与共存这样的主题,必然要考虑采访一些经历的老人和没有经历过战争年轻人,引导他们讲述对战争的看法和感想,等等。想田和弘不想落入俗套,又不知道怎么拍才好。
正在此时,妻子的外婆病重,夫妻俩匆匆从美国赶回日本。想田和弘想拍摄外婆临死之前的一些影像,但是被部分亲属反对。无事可做的他,开始拍摄岳父早晚喂食野猫的景象。
岳父不顾邻居的抱怨,每天在后院喂食一大群野猫。其中有一只被岳父称为“小偷猫”的猫咪,不太合群,每次都是远远观望,然后突然冲入猫群,叼起一条鱼就跑走了。
想田和弘思忖,为什么这只“小偷猫”不能和其他猫友好相处。他的大脑中突然有了灵感,决定拍一部关于猫社会的“和平与共存”的短片。
后来,想田和弘也拍摄岳父母做义工,帮助年长生病的老人的影像。由此伸展开,拍摄了91岁、经历过二战、乐观对待绝症的桥本先生。最终的作品《和平》从原本计划15分钟的短片,变成了75分钟的“观察电影”,完美诠释“以人性为中心的理念上的和平”,赢得了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纪录片奖。
想田和弘与妻子柏木规与子想田和弘认为,纪录片是捕捉偶然事件的连续性,令作品升华的艺术。纪录片的主题不是原因,而是结果。主题应该是拍摄结束后,在后期制作中所发现确定的。就好像我们先有了丰富的食材,再考虑做一道什么样的美味佳肴。
这一观念投射到生活中,就是“人生也是由偶然和碰运气组成的”。
比如,想田和弘和妻子规与子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年夏天纽约机场的巴士上偶遇的。结婚后,两人成为了事业上的伙伴,开了一家独立电影公司。以妻子的父母为主人公拍摄了《和平》这部电影,更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他感慨说:如果那一天,两人没有同乘一个航班,规与子没有四处张望,没有正好走在他的前面,一向腼腆的他没有突然问一句“你去哪里?”,那么两人的人生将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景象。
二、体验的装置
“观察电影”并不是想田和弘凭空创造出来的。它的源头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被称为“直接电影”的纪录片运动。同时,同期录音、数字视频等电影技术的出现,促成了“观察电影”。
而想田和弘曾经在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习电影制作,掌握先进电影拍摄技术。他形成“观察电影”的纪录片创作风格,可谓是水到渠成。
“观察电影”的“观察”两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角度是创作者的观察和体验,另一个角度是观众的观察和体验。
“观察电影”的素材来自于现实世界,都是真人真事真景,但也加入了创作者对世界的观察、理解和影像摄取,本质上是创作者用影像呈现的一种个人的体验记录。
想田和弘在为日本NHK拍摄纽约房地产泡沫主题的电视纪录片是,采访了一位房地产经销商。看完样片后,制片人提出了一个意见:“这个人是坏人呢?还是好人呢?你的片子没有交代明白呀。”
这个房地产经销商是一个借着泡沫经济发家的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树敌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不折不扣的坏人。但是与人交往时,他很随和,有幽默感,一点也不像坏人。
最后,想田和弘还是应制片人的要求,剪掉了一些让人感到那个房地产经销商是坏人的内容,增加了好人的内容。这样观众对人物的印象完全改变了。
所以说,观察电影来自于客观的现实生活,同时又是创作者的主观产物。
“观察”另一个角度是指观众的观察和体验。
创作者的体验,通过影像进行重新构建以后,让观众得到间接体验。观众则根据自己的文化观念、喜好、兴趣解释和感受创作者的体验。俗话说:哈姆雷特只有1个,但个观众眼中有个哈姆雷特。
前苏联导演库里肖夫曾做过一个著名的蒙太奇实验。
一个演员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碗汤、一具尸体以及一个女人的镜头之前,观众对三个片段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
看着汤碗时,演员表现出饥饿。
看着老妇人的尸体时,演员表现出忧伤。
看到性感女人的演员,看起来充满欲望。
这个实验意味着,影像的意义取决于观众对上下文关系的认知和解读。
纪录片《选举》剧照想田和弘尽在电影中尽量不用旁白和背景音乐,目的就是留下适度的谜团,以引起观众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