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野猫 >> 野猫的习性 >> 古村寻踪淄川东东峪村小小山村有百泉
冒着小雨,记者一行三人匆匆赶到东东峪村的时候,已是傍晚5点。虽然天黑尚早,但袅袅炊烟已经在家家户户的炉灶里升起。夹杂着柴草味道的饭菜香气,把整个村庄笼罩起来,把人拉回到童年放学回家的记忆中,“我回来啦,今天晚上吃什么?”
6月15日,就在锅泉的旁边,77岁的闫桂芳正在切莴苣叶子,这些叶子经过山泉水的淘洗,被老人细细切碎之后,即将进行花椒和盐的简单调味,这是老人一家今晚餐桌上的一道开胃的美食。
这是闫桂芳老人家晚饭的一道开胃小菜。
一名儿童好奇地望着记者一行人。
村里的石径别有味道。
一位老人在泉边洗衣归来。
泉水叮咚。
村里的无名小河里也有很多蓄水池。
一位村民正在蓄水池边洗衣。
东东峪村到处是流淌的山泉。
河边的民居充满生活之美。
在村里,没有一样东西不能利用。
从高处俯瞰,东东峪存三面环山。
村里的老旧房屋正修葺一新。
淄川有个“百泉村”
走进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村里到处都是繁忙的施工场景。在第一书记刘昌法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一些老旧房屋正在进行改造。
锅泉形如其名。
闫桂芳坐在水池边,这里的水是锅泉中流出来的。
走不上几步,你就会不经意间遇到一眼山泉,这里号称“百泉村”,绝不是夸大其词。记者进村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泉水,名为“锅泉”。仔细查看,泉眼形状果然宛如一口铁锅。淄川有锅泉,博山有盆泉。这两个泉水相距百里,看似毫无联系,实则颇有渊源。过去,东东峪和邻村西东峪是一个村庄,名为东峪,而东峪的魏氏一族就是从博山盆泉迁居而来。东峪村中这一眼锅泉,总会在不经意间,让此地的魏家人想起老家盆泉。
锅泉旁边,记者遇到了正在做饭的闫桂芳老人,她正拿着一把菜刀在泉水旁切菜。“这是莴苣叶子,用热水焯了,我在这个泉水边,一边淘洗,一边切细,回家加上花椒和盐,可香了。这里的泉水可神了,喝了让人长寿。”
记者闻听此言,就上前询问老人年龄。
“你看我多大年龄?”老人笑着反问。
“看您这一头黑发,60岁出头?”
“还60岁?我今年77岁,我闺女都54了。我这头发从来不染,一直就是这个颜色,我嫁到这个村50多年,我觉得就是喝这里的水,让我显得年轻。”闫桂芳老人告诉记者,这里的老年人普遍长寿,就旁边乘凉的几位老人,也都八十多岁了,虽然没有闫桂芳的满头乌发,但也没有须发皆白者。
记者感到非常神奇,不知是巧合,还是有什么隐秘,难道是误打误撞,闯进首乌之乡?
泉水有神奇功效,大山的赠予却一点也不小气,满村满山都是泉水。我们离开锅泉没走几步,马上就看到另外一眼泉水——尿泉,因清泉从两米高的崖缝中射出,如顽童撒尿。名字虽然大俗,倒是非常形象,让人体会到当地村民乐观开朗、百无禁忌的天性。
再往东走不到百步,便又是一眼泉水,名为懒老婆泉。原来,所谓懒老婆泉,就是村里妇女在山里摘了青菜之后,在这个泉子里,顺手淘洗干净,然后回家就下锅了。反而言之,勤快的老婆都是把泉水挑到家里,在家里淘洗蔬菜。
朱家井内的题字。
距离懒老婆泉十步之内,就是非常有特色的朱家井。这个井在石堰上有两个打水口,一个在石堰之上,一个在石堰之下,井壁由一块块岩石垒砌而成。“青岛六中”“寿光五中”……井壁岩石上面写满来自全国各地学校和学生的名字,他们都是来写生的,并非那种无聊的“到此一游”,因而别有一番青春的韵味。
在车轱辘溜有一座看护庄稼的石屋。
石屋内有必需的生活用品。
长年的烟熏火燎让石屋顶上一片黢黑。
傍晚偶遇“野狸”
6月15日傍晚5点多,我们离开村子前往太平山,去寻找村民口口相传的车轱辘泉和旮旯泉。
东东峪村民宿的魏铭慧经理,虽然是一位女同志,但是自告奋勇为我们当向导。山势渐高,崖深林密,离开大路,转入羊肠小道,至半山腰,遇看山小屋,旁有泉,魏铭慧告诉我们:“因有泉,有机蔬菜长得欢实,仅今天上午各类蔬菜收了近百斤。”
山林绿化面积覆盖率高,区域生态得以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野生动物、鸟类飞禽变得丰富多彩。在小路边,有两只野山鸡正在觅食,天性敏感的野山鸡竟对我们的到来不理不睬,直到靠近了,才紧跑几步借坡势飞走。
在太平山在建的停车场附近,记者突然看到一只疑似大肥猫的动物,从正在航拍的记者身后靠了上来,停住步昂起头看了会,似乎觉得无趣,转身下坡进了密林。“哪来的野猫?”记者嘟囔道。
魏铭慧说:“这么高的山上不可能有猫,倒是獾子、狐狸近些年多见,最多的是小松鼠。”
带着疑问下山,记者还是不甘心放下那只“猫”。见一老者,锄禾而归,叙述情形,他说:“这是野狸。”经进一步确认,老者嘴中的野狸,即是学名“猞狸”的动物,脸部长相酷似猫,但体形比猫大。老人讲:“这野狸过去几十年不长见,现在随着森林覆盖率高了,村里种地的人少了,这种相对大的动物越来越长见,前几天在山上干活时时才见过一次,不是猫,肯定是野狸。”
“这两年我们这边生态恢复得非常好,山里的野鸡、野兔、野狸也多了起来。”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上山经常遇到野生动物,这一点也不稀奇。
泉水中漂着的一个水瓢别有趣味。
建在半山腰的水池,也是为了储存山泉水的。
一条小河从村中穿过。
悬羊山下的传奇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三支队廖容标、钱均司令员曾在这里工作和居住,指挥当地的抗日战争。”魏铭慧一边带着记者爬山,一边告诉我们,这个村当年也是淄川、博山、益都、临朐四县联合办事处所在地。“这里距离当年黑铁山起义的地方不远,起义成功之后,在这里设立过指挥部,就在我们村子里面。”
从太平山在建的停车场望过去,东东峪村三面环山,只有一条进村的大道。看来,八路军当年在这里设立指挥部也是看中了这里的地形,登高而望,可以观察进山的要道,背后连绵的群山,也可以退守。
“这里最高的山峰,就是黄山大顶,高.5米。有传说站在黄山大顶能看见东海。看见日出,望见大海,是有福之兆,很多老百姓来登山远眺。”魏铭慧说,次日一早可以来爬一下黄山,看看红日东升的壮观景象。
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山民管山峪不叫“峪”,而称之为“溜”,例如旮旯溜,车轱辘溜等。我们一路走来,就遇到很多泉水,其中就有车轱辘泉,此泉因车轱辘溜而得名。
“你们看前面,这座山非常有故事。这座山叫做悬羊山。”魏铭慧告诉记者,这是东东峪村的一座历史名山。
春秋时期,齐国朝廷内乱,齐襄王不理朝政,公子纠与小白恐伤及自身,躲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公元前年,公孙无知合谋连称、管至父杀死襄公,自立为王。次年春,公孙无知被大夫雍廪所杀,齐国无主,举国混乱。
根据当地传说,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兄弟俩奔赴齐国争夺王位,中途在桑家谷口发生激战,纠把小白赶到谷中围困在擎天岭。公子纠带兵驻扎在山谷口,意欲把小白困死,齐王之位便无人争夺。小白命人把山羊悬在战鼓之上,战马放进战壕。几日后羊蹄乱蹬,鼓声咚咚,饿马狂奔,蹄铃阵阵;鼓声与战马奔跑的蹄铃声交织在一起,一派迎战景象。纠以为得计,殊不知,小白却悄然率军取道青州直奔齐国(临淄)登基王位。公子小白即后来成就春秋霸业的齐桓公。
齐桓公登位后封擎天岭为悬羊山,从此,一段历史传奇就在东东峪村流传下来。
太平山顶上的石寨非常险要。
空中俯瞰石寨。
远远看去,石寨就像是东东峪村的守护者。
晨曦下充满希望的村庄
因为天色将晚,我们一行人下得山来,入住东东峪村的民宿。这里的民宿有个十分好听的名字,叫做“叮咚小院”。看来漫山的泉水,已经成为这个村庄最为显著的标志。
25岁的大学生朱全山带我们入住5号院——星空小筑。因为民宿的投入使用,像朱全山这样的大学生,也开始从城市回到乡村。乡村振兴不光需要资本,还需要朱全山这样的年轻人。
虽然已经晚上10点,又爬了一下午山,大家都非常困乏和劳累,但我们还是忍不住坐在小院的露台上看起了星空。
“太美了,真想带孩子来看看这里满天的星星。”在我们头顶上是久违的满天星斗,晚风阵阵,山村的夜十分凉爽,而且居然没有蚊子,这让我们十分诧异。第二天,89岁的杜元美大娘跟我们证实,这里确实蚊子很少。
望着闪烁的星斗,伴着叮咚的泉水,这一晚我们睡得格外香甜。
翌日,不到5点,我们就动身了。但这时天已大亮,我们在魏铭慧经理的带领下,踩着青草上的露水,一路向黄山大顶攀登。
一路上,我们了解到叮咚小院的开发者,是淄博淄川泉乡老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全祥。同时,朱全祥还是东东峪村的村民委员会主任。
朱全祥一直在外做生意,事业的成功让他对家乡的发展有了太多的思考,并通过打造旅游开发项目逐步实施。
“我们朱总发展民宿,就是为了带动村民致富。”魏铭慧告诉记者,有一次,一名叮咚小院的工作人员跟村民买蔬菜,习惯使然,这位工作人员就跟老乡开始讨价还价。
旁边的朱全祥看到这一幕,就上前把老乡的蔬菜全部买了下来,而且制止了工作人员的还价行为。“朱总说,老百姓种点地不容易,就不要跟他们讨价还价了。从那个时候起,我突然发现朱总是真爱家乡,真爱家乡的老百姓。他干的这个事业真的是为了乡村振兴。”
爬到山顶的时候,只有6点钟,我们站在黄山大顶,望向下面的“小寨”,太阳刚刚照在“小寨”的山尖上。
东东峪村第一书记刘昌法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东东峪村的建设和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精品民宿现已投入使用,配套建设的会议餐饮项目也正式开业,并示范带动了5户村民参与休闲民宿建设,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也已完成部分景观、道路建设等。同时,东东峪村还将实施大规模的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目前,东东峪村正在建设的产业扶贫项目“酒坊一条街和民宿改造”计划在今年国庆节前投入运营,力争在扶贫道路上,不让一户村民掉队。
金色的阳光慢慢铺满山脊,很快,随着太阳逐渐爬升,下面的东东峪村也沐浴在一片温暖的晨曦里,充满希望的一天又开始了。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晓明王兵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