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野猫 >> 野猫的形状 >> 迷人渐修,悟人顿契,各种因缘顿契佛性,再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本来正教”指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正教,指的是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由是代代相传,一直传到达摩祖师,一直传到六祖大师的正教。正跟邪是相对的,正教实际上是什么?就是真如之教、真心之教,就是本来自性清净心、涅槃妙心之教。所以本来正教既可以指释迦牟尼佛传到达摩祖师,传到六祖大师的一脉正传的佛之心印,甚或是诸佛之心印,也可以指我们众生的自性清净心,因为诸佛传下来的正教存在于每个人、每个众生的自性清净心、涅槃妙心之中,当然也是所有千经万论的本体。佛用什么来讲法,佛在什么样的境界,什么样的智慧下讲法呢?佛都是在佛的一真法界的智慧中,讲说种种的法,虽然针对小乘讲声闻法讲小乘法,针对方等讲方等法,针对圆乘圆教讲一乘法,但都是一种真心之流露,所谓不同的法不过是对机不同而已。所以本来正教即是指诸佛所传之正法,也可以指诸佛所传之正法之法体,就是众生的涅槃妙心、本来正体。
“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众生的自性有什么顿渐呢?众生的自性没有生灭,没有虚妄,没有世俗和胜义谛;众生的自性,本自具足,本自清静,本无动摇,本不生灭,本无来去,所以谈不上什么迷和悟、来和去、生和死,第一义谛没有这些分别。“人性自有利钝”,所谓顿渐是针对于人性,针对每个人的根性根机而言,我们看前面讲定慧一体的行持就有根机顿渐之别,真正的定慧之行是一行三昧,而相似的定慧之行就是那种观心看净,只执着于净相的修行。“迷人渐修,悟人顿悟”,人的根机就是顿悟渐修的问题,顿悟就是言下见性,但也不只是言下,实际上是因缘见性。言下见性可以指善知识指导你的一言,也可以指善知识敲打别人的一言,有的人就是在听祖师度其他人的时候一下顿悟的。在因缘中见性的言下,像棒喝、吃茶去这些都是,还有云门文偃禅师跛脚悟道的因缘也叫言下见性,云门因己事未明参访睦州和尚,睦州一见他来便关门,云门敲门,睦州问:“谁?”云门说:“某甲。”睦州把门一开,砰一声又把门给关上了,云门连吃三天闭门羹,到第三天,睦州刚开门,云门便把一只脚挤进去,睦州抓住他说:“道!道!”云门刚想开口,睦州又重重地把关门上,夹断了云门的脚,云门从此悟入。所以言下见性并不是师父给你讲涅槃妙心长什么样,在哪里,也不是说有个什么秘诀传给你,就像五祖袈裟遮围好像给六祖传了个什么法,然后噔一下开悟了,不是这个意思。
言下见性包括在任何一种因缘之下,可以是语言音声的因缘,乃至非语言音声的因缘之下契入佛性,这就是顿根人,比如香严禅师一击忘所知。后来有人说悟入是从耳根入,从意根入或者从其他什么根入,实际上不能这样机械死板的理解,比如说听到庭前柏树子这句话他悟了,你说他是从意根入还是从耳根入呢?他是因为听见庭前柏树子这句话,明白了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悟了。庭前柏树子这句话、这个公案,可以把它理解为许许多多的意思,包括洞山麻三斤公案,有人问洞山如何是佛,他说麻三斤。后来日本人对这个公案做了很多研究,说当时穿的服装是麻,有三斤重这些,麻三斤是这样的吗?麻三斤和庭前柏树子这几个字可以有无数种解释,但是这些解释叫什么?从曹山祖师来讲,叫浊智流转,也叫意识穿凿,或者叫郎君夫子禅,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你猜我猜的。还有卖弄文笔,卖弄典故的,也有用教理去通达的,这些都叫浊智流转,或者叫情渗漏、见渗漏,就是不断的去猜测附会,如果大家去看《碧严录》就会发现你能想到的古人都想到了,但是这些都不是,因为猜测本身已经从根本上违背了禅宗的旨趣。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庭前柏树子这个公案,有人把它理解为功夫论,说庭前柏树子指的是我们的中脉,像柏树子一样直直的,柏树长的那个子又怎么样怎么样;还有的说,当你眼睛看到柏树的一刹那,没有分别,触目是菩提,看到柏树,看到石头,看到什么东西都没有分别。这些观点看法都是我们凡夫的臆想猜测,古人云赵州桥渡驴渡马,就是不渡人,为什么?因为人的妄想太多,驴和马还没有这么多的妄想,就像南泉普愿禅师讲,“三世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智慧犹如三世诸佛懂不了禅宗,但是狸奴白牯这些野猫野狐狸倒是能知道。凡夫浊智流转,可以就庭前柏树子洋洋洒洒写出一篇博士论文,可以把《大藏经》里所有祖师的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817.html